用心呵护 慧眼识优---一位新班主任的教育叙事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吴雪倩
[导读]

吴雪倩     泰来县汤池镇中心学校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2411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60-01

        有人说孩子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他们自然地成长。为了使花木更加的阳光和茁壮,除了尊重之外更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做到慧眼识优。我分享的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促使我下决心也是第一次写教育随笔的一个案例。
        2016年9月,我中途接手了七年二班,自从当了班主任我就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其中经历了有作为一个新班主任多角色转变的疲惫,有面临所有错综复杂事情的崩溃情绪,但更多的是在发现孩子们成长变化之后收获的欣喜与愉悦。我的班级是由30个怀揣梦想的孩子组成的温馨集体,人数虽少,但由于地处农村地区,班级中单亲、留守和极其贫困的特殊孩子却比较多,达到14人,占班级学生总数的近一半。
        由于特殊学生较多,所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乏一些特殊情况,但起初最让我头疼,留给我印象最深,现在改变也最大的一个学生名叫包德雨,现在16岁,九年级。他是一个看起来笨笨的、又胖又黑、外貌长得不是很好看,说起话来也没有礼貌语气的一个男孩。我刚接到这个班时他七年级,包德雨成绩很普通,学习和劳动也是都可以通过他的外在表现反映出来,行为习惯比较懒散。起初对于他平时并没有过多的注意,直到一次因为违反纪律与我发生的那次摩擦我才开始更加关注他。对他的教育和改变主要是通过发生在他身上的三次事件展开的。第一次是一个周末放假前的下午自习课上,他因为说话违反班长的管理发生冲突,生气之下擅自离校。而面对我的批评教育时也是一副对抗和不在乎的样子。第二次是由于他做值日不认真,聊鬼故事,同学们都指责他的缺点,他却对自己的问题不承认,而且还说脏话骂同学。我在班级同学面前,训斥了几句,结果他火山一样的爆发了,眼泪立刻掉下来,嘴里很怨恨的对我大喊:“为什么说我?对,我就是鬼,恶鬼!大家都讨厌我,我不念了行了吧!”。第三次是在体育课上他与班级的一名女同学对骂起来,原因是女生跟其他同学说:“讨厌包德雨的举手”,这句话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所以两人发生矛盾。通过三次在他身上发生的事件,以及科任老师向我反映包德雨没有礼貌、字迹潦草、学习懒惰等问题总结他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没有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习不认真努力;2、做事任性随意、不计后果、攻击性强;3、不尊重师长、没有感恩心;4、自卑心理严重,遇事逃避、人际关系不好。发现了问题之后我开始想办法探寻问题背后的成因。包德雨自从4岁父母离异,父亲一直外出打工属于农村单亲留守儿童。这样的孩子一般都孤独、敏感。因为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他的行为习惯较差,不会正确的方式与他人沟通,没有礼貌。任何一个孩子都本能地期望得到爱与关注,尤其是父母的爱。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着父母的认可,所以我们即使在成年以后取得成绩依旧会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而这个孩子小得时候就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爱与温暖,甚至还遭受贫穷的困扰。所以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做事随意,不计后果。


在这样的家庭里,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童年创伤”,是一种“恶性压力”,父母长期缺位、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贬低等都属于恶性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成长的他时时警戒、敏感,一直处于高压下,容易对一些小事做出剧烈反应,导致他自卑、习惯逃避、不会表达情感。他平时的坏习惯较多,同学们排斥他的情况也经常发生,长时间感受不到来自老师们的赞扬、爱护以及同学们的喜欢和认可,所以孩子越来越自卑、敏感、甚至是毫无集体荣誉感。
        作为他的班主任,当我关注到了孩子心理的这些问题之后开始积极的寻找办法,在他不断违反纪律时借机找他谈心。首先我做的就是向他坦诚的道歉,为了曾经那么不了解他而在训斥过程中说的狠话表示道歉,希望他理解我,此后,他似乎更加信任我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认真倾听,积极关注,自我暴露,增进共情。当意见不一致或者因为纠正他的不合理信念而让他有不被接纳的感受时,敏锐的察觉他的感受并随时准备主动修复关系,总体保持接纳的态度。对他的不合理信念及时进行面质,对他的退缩想法和行为设定限制,表达愿意和他一起努力的意愿。在自我觉察中促进内省、情绪调节、增进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帮助挖掘自我的“闪光点”试着每天发现自己的一个进步点,并记录下来。我对他也特别注重“夸奖和赞美”,只要稍有进步,我会立刻在全班放大的夸奖和鼓励,让他时刻对自己有信心,对进步有期待。包德雨最大的问题在于从小就是单亲留守儿童,特别缺少关爱,第一次聊天他一直在用手挡着他的脸和眼睛,从不正视我。知道他自卑,认为父母老师都不爱他,学生们不喜欢他,因为我小时候也有过跟他类似的经历,所以我经常会讲一些身边和自己的故事。通过几次的谈心与深度交流,我发现他越来越信任我、关心我,从第一次谈话用手挡住眼睛不看我,到后来每一次谈话结束都会站起来深深的鞠躬说谢谢老师,他的改变很大,不仅在态度上,也表现在行为上。经过两年多的关注辅导,现在的他懂得关心集体、重活脏活抢着干;与同学发生矛盾能主动反思自己并道歉;脏话越来越少,偶尔一句脏话刚刚出口就立刻自己进行“掌嘴”;学习也越来越努力,心中有目标,自信心更强了。他还学会了关心和感恩、每当我在班级生气发脾气的时候,他事后总会跑来跟我说“老师别生气了,对身体不好,容易老哦”,尤其表现突出的一点是他现在懂得约束自己,不会随意任性而且还会监督和帮助其他同学,越来越得到同学们的喜欢。现在的包德雨正处于九年级面临中考紧张的复习当中,他已经把我当成了他最信任的人,正在以最佳的状态去不断的迎接新的挑战和磨练。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让人心痛的故事,在任何一个问题孩子面前,我们需要的是“看见”,“看见”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情怀。我们不仅是看到表面的症状,更要看见这些孩子症状背后的需求与渴望。我们无法改变家庭环境,那么我只有尽我所能给孩子创建更好的学校、班级和集体环境,让他缺少的那份关爱在我们这里能真切的体会到。
        问题少年更加需要亮光和温度,他们在角落等着我们去“看见”,期待有人伸出一只温暖的手带领着他前行。与包德雨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共情是贯穿始终的,对一个安全感缺乏、自我和他人模式都较为消极的孩子来说我认为这是最适合的姿态。仅让包德雨在进步,作为班主任的我而言也在成长和收获,不仅收获了更多的教育方法,更收获了作为教师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学生反馈回来的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