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德育及文化素养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黄舒玲
[导读] 读书的目的就是扩充自己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幻想类还是实用性名著书籍,都能够扩充人的技能、文学素养、身外世界感知能力、内心世界探究水平。下面笔者将从五方面入手,对以上内容进行阐述。

黄舒玲   广东省化州市第一初级中学  525100
【摘要】读书的目的就是扩充自己的精神世界,无论是幻想类还是实用性名著书籍,都能够扩充人的技能、文学素养、身外世界感知能力、内心世界探究水平。下面笔者将从五方面入手,对以上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名著阅读;德育素养;文化内涵;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89-01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针对“在名著阅读中提升学生的德育及文化素养”此话题进行探究,希望笔者的建议能够引起其他教师的深思,若有不当之处也欢迎大家及时指正和交流。
        一、阅读名著典籍对于学生文学素养和德育理念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读书是一个使人进步、引人深思、提升人文学素养和促进德育观念完善的过程。读书如果不知道怎么筛选,就读流传比较久的书,及文学典籍和名著读物。因为这类书籍能够接受几十甚至几百年风雨,无数文人墨客的审阅,必定是有其的过人之处。而通过阅读名著可以让学生明白如下道理:人可以不会但不能无知,人可以不努力去读书但是不能不思考,人可以不努力但是不能颓废,人可以不去追求功利但不能违背本心。但是并不是说要对这些书全盘接受,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才是读书的目的。同时,阅读更多的是丰富自己的内心、与自己对话,而不是功利的说它能给你产生多少利益,每天坚持阅读的人,虽然未必能够完全记住自己所阅读名著的所有内容,但是那些书还是会成为他的精神“内涵"。
        二、优化阅读教学方式,渗透传统文化内涵和德育元素
        首先,优化阅读教学方式,积极构建汉语语言环境,鼓励学生们去学习、去表达、去运用,笔者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沉淀,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德育理念。其次,为了提升学生的德育探究能力、文化感知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笔者在教学中便为学生分享了如下阅读指导观点:主动选择成熟的学科,经典的文学,有深度的读物;进行整块阅读并有意识的进行跨学科阅读;关于实用类名著书籍,要保持学以致用的态度,多学多问多用;针对虚构类读物若不能沉浸其中则可先放一放。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名著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德育水平,为学生推荐阅读《小王子》《百年孤独》《双城记》《水浒传》《论人的尊严》《金枝》《原始文化》《灵知派经典》《重构世界》、《西方科学的起源》《文明的滴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动》等名著,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德育素养。
        三、端正学生的阅读理念,引导学生利用名著阅读提升自己的文化和德育修养
        为了有好处而读书,是最没有好处的事。


常年读书的人便会理解,读书绝对不能给人换来经济上的或是表面上短暂的好处,但是可以给人带来超越经济上的好处。这种好处不一定是人欲望上需求的,但是大多数时我们灵魂所需求的文学养料和德育养分。但是,目前社会上充斥的各种焦虑让我们的生活开始手足无措,目前的大环境下,依然是读书为了应付考试和取得优秀成绩。鉴于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端正阅读观念,告知学生不能成为功利主义型的阅读者。如今读书这种行为可能会和某种目的性挂钩,但是读书不一定就要在世俗上获得什么具体性的收获。对于绝大多数初中生来说,阅读名著的目的是能在阅读中获得感性的收获,应该带着愉悦身心、提升修养和学习文化的态度深入阅读,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四、将名著阅读视为生活调剂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
        书跟调味品一样,是我们用来调节生活、深化学习、提升素养、完善自我的重要方式。但是如果抱着极度目的性去读书便会使之变成学习。学生需要学习多种学科并阅读各个学科的教科书,是一种具有极强目的性的阅读行为。故而在教学之余,教师可以教授学生:阅读书并不是一定要学会什么,它更像是生活的调味品,所以大家在阅读和学习时可以不局限于国家,不局限于类型,更不局限于目的,只是单纯地对书本进行诵读和了解,放下手机,多看好书,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学价值和德育理念。而这个阅读行为和阅读理念本身便具有文化包容性、文学多样性、接纳行、尊重性,对学生文学素养和德育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如果看书是带有强烈的压迫性、服从性、指令性,那看书就失去了快乐,只是一种填鸭式的得到。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小时候被父母逼着看名著,而直到长大才真正开始喜欢看名著典籍。因为小时候的名著阅读是在压迫下进行的,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名著进行阅读学习。所以,阅读名著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当让每一个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都是快乐的,不是痛苦的。
        五、不局限于纸质阅读,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名著阅读
        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处理速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好的书知识密度越高读起来便越难读懂,在看视频都要2倍速的当下,看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其中的投入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另外,纸质阅读不是我们进步的唯一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开放思维,现在的新媒体这么多,即使其中充斥着很多垃圾信息,但是也有一些精品内容,如果学生实在看不进去实体书,教师不妨推荐其试试别的媒体形式。但是,现在的大多数电子信息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去做的,故而学生的阅读学习先要有一个思维框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经过层层筛选,去学习体会其间的文化内涵和德育启示。未来社会的多元化及工作种类会更加丰富,要求学生应当具备更为优秀的文学素养和德育水平。学生应当结合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发展培养方向,在阅读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并根据自己真实情况去改变,而不是照搬别人的阅读行为和方法,否则那样就是画地为牢了。
        综上所述,阅读名著可以让学生在当今碎片信息的喧哗中找到一丝宁静,让学生看的更远,精神层级更高,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德育品质。
参考文献:
[1]袁远辉.基于名著导读的写作素养提升策略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28):3-6.
[2]宋晓静.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