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利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崔庄中学
【摘要】地理教学时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日益加深,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改造的程度及规模日益深入和广泛,人类活动的范围已从地球表面扩大到太空,深入海底。
【关键词】情感交流 地理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87-02
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于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而初中地理教学是目前地理教学中最突出的薄弱环节。而我们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创新教育放在第一位,要在教学中切实贯彻创新教育。应该怎么做呢?笔者结合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深刻认识地理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教育所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21世纪的高素质的建设者。这些建设者必须是具有创造性,适应性强的开拓型人才。地理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他对培养人才,提高人类的文化素质起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的确,地理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有的甚至深奥难懂。大到整个宇宙,天文知识,小到整个地理上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民族,经济状况,发展水平等等。比如说学习了中国地理,学生了解到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国土,优美的湖光山色等,不仅增长了知识,还会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们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二.要提高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兴趣
稳定的兴趣能使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使智力活动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利用情感交流,情感感染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较浓厚,注意力高度集中,求知欲望就强烈。教师授课时要有浓厚的情感,丰富的情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
2.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满足和不断地引起学习的需要和学习兴趣。所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兴趣。
3.搞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关心,体贴学生,建立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心,增进与学生间的了解和沟通。
4.充分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丰富教学方式
投影、幻灯、电影、录像的直观优势,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影响气候因素”时,一节课如果单靠教师口头归纳总结,很难一下子说清楚,也很枯燥。若运用投影来展示我国气温分布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再结合谈话式教学法,简介明了,直观性强,效果更好。又如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打出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图,接着讲述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年复一年的沉积,不断抽动绘有向上凹的泥沙带投影片,说明河床不断抬高,进而造成水位不断升高。这时可向上抽动绘有河水横断面的水位线投影片,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强堤坝,再向上拉动绘有不断加高的堤坝投影片,这样,就展示出河床高出地面的清晰画面。一步步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就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要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由机会参与创新。多年来,由于社会,学校和教师多方面的制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仍在相当程度上占据着中学地理教学的讲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受到极大的制约,还谈何创新?因此,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以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创新;学生也要改变死记硬背的旧观念,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努力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让学生对自学产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得让出时间,安排好自学环节,设计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愿望。比如: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新课,知道学习目标时,地理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给学生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或者图片等。
其次,选择适当的自学方法,教师在知道学生自学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的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学生自主探究阶段时,要以学生的自学和讨论为主,自学思考题目的设计要难易度适度,要让大部分学生都通过自己读课本的文字内容或者图表资料完成自学题目,这样可以避免因题目太难,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讨论来完成,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要设计好作业,以此来发掘学生的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推动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作业观已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必需转变作业布置的观念。如作业的布置仍站在传统教学理论的视野中,将很难在地理教学改革中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不能达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必须进行深刻的重大改革。
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视这种差异,在布置作业时不可搞一刀切,应该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难易有别的作业层次。一般可分三层:
第一层为“必做作业”,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难度较低,一般每个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做,确保完成基础目标。
第二层为“选做作业”,是指教师布置的几组题目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题目来做,在确保达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发展目标。
第三层为“自主作业”,学生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促使他们在较高的知识平台上发展,努力实现创造目标。
作业分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和主观能动性,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表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将是美好的地理课堂教学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浅谈在地理教学中预习与反思的研究[N].马一鸣.发展导报.2019-06-28(017)
[2]简论普高地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特点[N].冯光明.发展导报.2019-04-19(020)
[3]地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四个意识”[N].吴玖良.发展导报.2019-04-26(018)
[4]在地理教学中要渗透资源忧患意识教育[N].马一鸣.发展导报.2019-06-21(018)
[5]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的渗透[N].王华.江苏教育报.2019-11-27(003)
[6]谈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N].赵玮.贵州民族报.2018-08-21(B02)
[7]多媒体优化了地理教学[N].高原.发展导报.2018-10-09(023)
[8]地理教学思维与教学理念之反思[N].李俊.科学导报.2017-07-07(B03)
[9]地理教学中如何设计探究式问题[N].乔光云.发展导报.2015-10-23(031)
[10]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N].何忠灵.山西青年报.2014-02-2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