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杨天琼
[导读]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和计算能力等多项素质水平的重要学科,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获得了更为充足的发展机遇,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围绕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展开论述,提出了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杨天琼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实验小学  635000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和计算能力等多项素质水平的重要学科,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获得了更为充足的发展机遇,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围绕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展开论述,提出了信息技术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10-01

        引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事业中也充分发挥了多项优势,甚至信息化也成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向。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阶段,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但实际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只能称之为传统教育与现代媒体技术的结合,其融合深度显然不够充分,因此这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才能发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也需要老师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通过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点直观的展现出来,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着更为充分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还需要熟练的将信息技术和数学练习题进行结合,在开展习题讲解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音频功能来突显习题中的重点内容,有利于学生分辨知识重点,并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此外,还需要将信息技术和数学综合应用教学进行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来联系生活内容,实现教学与生活的充分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如在教学《千克、克、吨》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设计三种重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动画,可以利用汉字或实物元素进行表示,利用天平来表示两个单位元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天平左边为“克×1000”,右边为“1千克”,第二幕天平左边“1千克×1000”,天平右边为“1吨”,以此来明确单位倍数关系。之后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或实践课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一些标识有重量单位的物品,如产品包装袋,可以是零食包装袋、食用盐包装袋、箱装物品包装箱等,不需要将实物带到课堂,只需要阐述说明即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1]。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有效融合
        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教学的方法只有单纯的口述和板书,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枯燥,也不利于学生快速记忆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背景下,在教学形式上也能够实现创新,使得教学形式与方法都更具灵活性。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之一便是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不仅为老师备课和课外知识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视域,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愿意自己学习。如在教学“角”相关知识内容时,老师可以先通过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为学生展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其中一个角开口阔度较大,但边却比较短,而另一个角开口阔度较小,但边却更长,看起来也更大,之后提问学生“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角看起来哪一个角度更大呢?”学生基本都会选择第二个看起来体积会更大一些的角,之后老师再播放动画片,使两个角的边长变为一样长,这次再询问学生哪个角比较大,这时候学生果断会选择第一个角。之后老师再为学生详细讲解,并在动画中凸显重点,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开口阔度,之后为学生展示一个角不断变大减小的动画,让学生明确观察到角度的大小变化是随着开口阔度而决定,并非边长。通过这种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数学概念知识,动态化的展现形式也有利于学生明确知识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融合
        教学情境具有一定的引导性特征,能够引导学生理解情境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并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灵活的体验。而信息技术在情境构建上本身便具有直观性和灵活性,以及内容全面性等优势,在构建情境时可以同时运用视频与音频,为学生构建一个形象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融入情境时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灵活学生思维。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一个游戏化的数学情境,事先了解学生们所喜爱的动画片人物,如“喜羊羊”,那么可以将情境设计为“灰太狼又将懒羊羊们抓到狼堡了,这次狡猾的灰太狼在狼堡附近设置了迷宫陷阱,要怎么过去呢?”之后设计简单的迷宫和陷阱,让学生们根据位置与方向来指引喜羊羊找到狼堡的位置,每次在到达指定位置时停顿一下为学生们思考方向位置提供时间,也提高游戏情境的灵活性和自由性,更具趣味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也让数学知识变得更为灵活具体,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情境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2]。
        结束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多项优势,但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过程中也需要贯彻生本理念,只有将学生的需求与实际情况作为基准的教学才更具针对性,也更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陈美华.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对策[J].考试周刊,2017(55)
[2]王佩剑.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策略研究[J].才智,2018(22):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