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视日益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再是只追求成绩的提升,而应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正与日俱增,且不再只是教会学生唱歌用乐器就行了,而是愈来愈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创作能力,为此我们要一改旧有教学方式,制定全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鉴赏创作能力;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创作能力,绝非一种举措就能奏效的,而是要多方面、多层次、多方向地开展,以求系统地帮助学生强化这项能力。
一、铺设画面情境,培养学生乐感
长久以来,课堂上的音乐教育是着重于对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学,教师过多地关注甚至是几乎只关注对学生音乐技能技术的考量,这是一种“重技轻艺”的教学观念,这样的教学理念其实是舍本逐末的,岂不知音乐是作为一种艺术而非技术存在的,一味地炫技只会偏离音乐的初衷,走向“旁门左道”。而且,这也对学生培育音乐素养产生了障碍,因为只有技巧而缺乏艺术气息的音乐演奏是没有灵魂的。然而在长期以来音乐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上,这样“重技轻艺”的传统教学模式极为盛行,尤其体现在钢琴教学方面。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海上钢琴师》,在影片中,爵士乐鼻祖杰尼来找主角1900比拼琴艺,然而两人在钢琴上的造诣绝不在一个档次,这场斗琴斗的也不过是钢琴技巧而已。杰尼每轮咄咄逼人,一次次对主角1900表示出蔑视和不尊重,并通过炫技来向1900挑衅,最后惹得主角祭出自己的空前钢琴技巧,以一双手弹奏出了要几双手才能弹奏出的曲子,最终杰尼失败,落魄而归。而1900呢,他虽然胜了,但是他满头大汗,他得胜之后只收获了无尽空虚和困惑,为什么非要比个高低呢?是啊,艺术创作如果也要像走火入魔一样地追求高低上下之分,那么这样做的人可真就走火入魔了。
在下船的时候,1900害怕了,他从来不怕到更广阔的天地里碰到更优秀的演奏手而被打败,他只是害怕像和杰尼斗琴这样一定要分个高低的斗争氛围。他只想随心所欲地创作,挥洒自己的音乐热情,抒发自己当时当地的情感,当他在飘摇于大海上的演奏室内随着钢琴一边乱跑一边随意弹奏的时候,从指尖弹奏出来的乐曲,是完全契合其身处的环境的,随心而出,有感而发,这是艺术天分的挥洒,是音乐乐感的抒发,这是一味追求钢琴弹奏技巧所做不到的。所以他选择远离那个充满功利的世界,只有在船上才能任意挥洒自己的情感。因此,艺术情感和乐感才是音乐演奏中所要真正追求的。培养学生的乐感,是做好对学生音乐鉴赏创作能力培养的基础。
本人以为,可以通过铺设画面和情境,来培养学生的乐感。学生只有在想象中思绪才会扬帆远航,情感才能得到酝酿和抒发。教师可在铺设画面和情境的时候加入声情并茂的演讲和放映风景画等,帮助学生建立联想和想象,从而帮助学生培养乐感。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重视对与乐感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养成音乐鉴赏创作能力。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音乐并不是很容易就学好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加入一些小游戏,以帮助学生产生兴趣。传统的音乐教学,着重于教授书本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产生。因为音乐知识包含复杂而庞大的知识体系,学生要掌握诸多的乐理知识,诸如钢琴中五线谱的辨识、琴键的记识、音符的长短等。那么,若还是以灌输乐理的方式来讲课,学生恐怕是听不到心上的。就在学生经历了其它学科的知识轰炸和记忆之后,到了音乐课——唱歌放松、抒发情感的时段,却又要记忆知识点,而且知识体系也不比诸如地理、化学等学科简省,这样学生怎会不产生厌烦情绪呢?
因此,音乐教育一定要寓教于乐,运用灵活轻松的方式实现知识的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此,音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音乐演奏小游戏和小程序。比如在讲钢琴的知识时,本人就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我首先向学生推荐了“完美钢琴”,并让各小组内的学生共同体验这款钢琴小游戏,弹奏他们喜欢的曲子,并录音,最后在课上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然后由大家来鉴赏并品评出最好的几个予以奖励,在这之后,由我来指出并科普乐曲中所包含的乐理知识。而对于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遇到的关于乐理的问题也向我提出,我的指正和回答使得学生获益匪浅,学生亦抱有强烈的求知欲来获取和理解知识,其学习兴趣被激发了。而学生也经历了对于别组所演奏曲目的鉴赏,这有利于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运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音乐鉴赏创作中,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为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其实可以在帮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时,运用思维导图在多媒体工具上展示音乐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又是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图文并重,可以把主干知识点和各分支知识点的主次关系、把各分支的递进、并列、因果等逻辑关系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建立起了对于乐理知识体系系统性地理解和掌握,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在讲述小提琴的乐理知识体系时,本人就运用思维导图将知识体系在幻灯片上直观展示给学生。我将知识体系画成了一棵树,在树干上标注了小提琴乐理知识,然后把树干伸出了七个大分枝:五线谱、音程、调名、音阶、琶音、拍号、以及需要记住的常用符号。这七大分枝知识点又各有下一级的知识点,因此在这七大分枝上又生出了许多小分枝来,而各个小分枝又生出更细小的分枝知识点,知识体系很庞大,最后我在具体的小的知识树叶图形里插入超链接,以进入到对知识点的具体讲解内容中。
这样,小提琴的乐理知识就会被系统地展示出来,在观察和掌握思维导图所呈现的小提琴乐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首先掌握最高层级的七大知识分枝,然后逐渐掌握次一级的知识分枝体系,这样学生得以在脑海中形成有系统、有条理知识体系掌握模式。经常性地为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化是大有益处的。
四、开展课外延伸,提升学生音乐品位
课堂上对学生的教学肯定是不足以独自支撑对学生音乐鉴赏创作能力培养的重任的,我们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拓展教学,以设法提升学生音乐品位。
例如本人曾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音乐巨匠贝多芬的感人、励志、传奇故事。贝多芬在28岁,因疾病使得听觉开始减退,而到了48岁,他便彻底耳聋了。但就这样贝多芬依然坚持音乐创作。耳朵听不见声音了,他就利用牙咬的方式,以骨传导来辨知声音,就这样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之下,他依然坚持创作,其传世名作九部交响曲的后七部,都是在失聪的情况下问世的。他对于音乐的爱无比炙热,对于生命真谛的诠释无比深刻。可以想见,音乐就是他的生命,是支撑他成为伟大音乐巨匠的坚定信念。而他的著作,也都包含着无限的生命力和深刻思想,将永远如一棵丰碑,矗立在世界音乐最高殿堂之林中。
贝多芬伟大传奇的故事,给我们以启发,他使我们深刻感受到,音乐创作的艰辛和甜蜜,学生对于音乐鉴赏创作的热情也被激发和感染。
结语:教师应当不断研究并制定更多新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做好对学生音乐鉴赏创作能力的培养工作。同时,学生自身也应当注重对自身的乐感培养,注重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创作能力,这对学生今后无论是关于音乐事业的发展还是其它道路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连斌.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探讨[J].黄河之声,2018(21)
[2]华超英.“音乐智能”理论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