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了解在真实情境下英语课堂教学的成效,实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北京各类小学英语课堂全英语组织教学成为普遍情况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肢体语言这一手段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时效性是有意义的探索。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肢体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为肢体语言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评价方面寻找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肢体语言;小学英语;教学;评价
英语教学表现性评价作为质性评价的一种具体方式,将英语学习和活动结合起来,依据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在北京,小学英语教学普遍要求教师课堂全英语教学,即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使用英语进行组织。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是语言不同表现形式的一种,其本质同我们汉语一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所以全英文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小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环境,促进英语学习学以致用。
一、查阅文献多方位了解肢体语言的概念,锁定研究目标
翻阅很多书籍或者论文可以发现,对肢体语言的定义基本圈定。总结起来即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各种动作,来代替或辅助语言表达意图,达到沟通目的。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当然也有学者根据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更适合课堂教学的抽象定义,比如“肢体语言是一种立体的、多维的并通过体态、神态进行信息传递的物质载体,是将无形的语言思维方式直接转化为动态的感官形式,用来加强整体印象和表意效果。[2]”。“肢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特点的表情神态及身体姿势,以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无声语言。它具有形象、直观,易理解、易模仿、易运用的特点 [3]” 。作者认为大部分的研究过于具体化或者更在意对每一个肢体动作进行内涵定义,相对于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表现性评价中的应用,局限性较强。根据英语教学特点,作者认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应该更为广义,它不仅仅是身体(或肢体)动作的集合,更应该包含课堂主体及各类参与主体的仪表仪态甚至是穿衣打扮;研究的方向也不仅仅局限在肢体动作的每一个动作的泛泛解读上,更应该从方法论的方向出发,研究具有表现性评价实践意义的肢体语言应用,更注重解读学生在课堂教学真实情境下肢体语言评价方式和标准的解读。
二、准确把握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是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性评价的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4];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要想在小学英语课堂运用好肢体语言这一法宝做好表现性评价,必须先明白使用对象(小学生)的情况,然后因人而异,因班而已,方能运筹于课堂之内,决胜于课堂之外,全方位提升教学成效。
小学生年龄集中在6-12岁之间,该年龄段的孩子刚刚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生活第一站,往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是因生理发育和阅历积累原因,同时也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挫折接受感差、情感依赖性强、形象思维丰富而抽象思维差等特点。教师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选择肢体语言,往往效果突出。因此教师在设计故事表演类的表现性评价任务时,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完成对故事的理解,并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表演时的语音语调,语言的流畅性和表情动作,用肢体语言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给与及时的反馈。如学生在表演时发音准确,语言流畅,教师给与一个赞许的眼神;发音准确,表情动作生动有趣,教师竖起大拇指为孩子们点赞。语言流畅发音准确,能对故事内容进行拓展,教师为孩子们鼓掌。
三、教师仪表仪态是小学英语课堂肢体语言应用抛出的“第一块砖”
很多对肢体语言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并未把教师的衣着打扮等外在仪表仪态纳入肢体语言的范围。作者在上文就提到,肢体语言的定义范围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用中应该更加广泛,根据多年实际从教实践,笔者不仅认为有必要把教师仪表仪态纳入肢体语言加以应用,而且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肢体语言应用效果。衣着打扮等仪表仪态就应该是英语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抛砖引玉的“第一块砖”。古代典学名篇《学记》指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国外研究也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宽容的课堂气氛。”[5]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英语教师得体的外在形象可以快速与学生建立互信、融洽的师生关系,快速建立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最初认识。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初学英语的课堂,英语老师选择具有英语文化氛围的服饰,会给初次接触英语的小学生留下直观印象,让学生对英语建立具体化的认识;再如,学习内容涉及一些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习俗,英语教师选择与文化习俗相合适的服装配饰,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仪式感特别强烈,增强学习效果。
四、教师合理而丰富的肢体语言使用助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运用肢体语言要技巧化和个性化。小学英语课堂相比其他学科更加重视即学即用,学用结合,课堂连续性强。在教师连续的讲解过程中或学生连续回答问题的同时,时机恰当的给予一定的肢体语言,或提示、或赞许、或启发等,既增强课堂交流效果,又渲染课堂氛围。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或个体,给以个性化的肢体语言,效果往往超出预期。举个实例,我校五年级3班有一学生成绩不好,在接手该班英语教学以来,每次测试该生均交白卷。与家长和班主任沟通多次,发现其其他学科也存在类似情况,家长和老师多次谈心交流效果甚微。上学期末学科测试,我在监考过程发现该生将部分试题答案写于草稿纸上(试卷仍空白),在该生抬头看我之际,我报以微笑,并轻微点头,指着草稿纸上的答案并比划一个“点赞”的手势,该生将所有答案都答于试卷上,我又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他此次测试得分58分,从此之后交空白卷的现象不见了。又经几次沟通,在每次发现该生有进步的地方时,我都会用赞许的眼神或者一个拥抱等,鼓励他。该生英语成绩在逐渐进步,英语学习自信心有了明显的提升,且上课积极主动起来,其他学科情况亦有改善。
五、总结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有个精彩的比喻,他说“演讲如能使聋子看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亦然,在全英语的教学环境下,如果英语语音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学习内容,教师借助肢体语言让学生明白英语词句表达的意思,通过观察学生肢体语言把握学生是否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反馈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林等. 现代汉语词典[M].2009(5):799
[2]高丽君,陈静茹.魅力信号——肢体语言的教学启迪[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5):63
[3]李淑娟. 巧用肢体语言 提高课堂效率[J].小学教学参考2011(30)
[4]汪国祥. 读懂学生的“五知”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2(02):11-12
[5][台湾]徐鹏力.动感:炫酷时代的肢体印象[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