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高三地理总复习质量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石倩
[导读] 如今,高考模式改革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摘要:如今,高考模式改革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而所谓的“新高考模式”指的就是“3+1+2”修学和考试模式,其中“3”是所有高中生必修的语数外三门,这里的“1”则是从物理和历史学科中选择一门,而“2”则是从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四门课程中自选两门作为修习和考试的内容。从近几年的高中地理考试内容来看,地理测试的重点似乎已经从理论背诵而转向了整体分析和辩证思考能力的考察,基于此,高三地理教师也需要及时调整复习教学的方向和方法,以构建高效地理复习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地理;总复习教学;整理总结;复习质量
        高三学生进入总复习阶段后,他们将会面对较为紧张而严重的复习任务。但有的教师缺少系统归纳和整理意识,盲目开展复习教学,不加区分的带领学生重新“读”教材,学生毫无复习的欲望,也失去了地理学习教学指导的意义和作用。对此,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结合新高考的地理测试重点,以及考试大纲和学生现有的地理知识水平,制定完善而科学的复习教学策略,希望可以给同仁提供部分参考。
         一、合理依托地理教材,规划考试重点
        随着高考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可以看到试题的编写者越来越开始重视测试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学生的地理辩证思维发展如何,将直接决定了学生将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效果。所以,教师在意识到这些教学变化后,要及时调整复习路线,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掌握主干知识,然后整合、充实具体的知识点,如此,高中生地理知识模块才能逐渐链接成片,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众多,譬如:河流、铁路分布图、等高线示意图、洋流分布图、太阳辐射强弱对比知识,等等。这些知识如果不加整理,那么存在于学生大脑内部的信息就会浮于表面和分裂化,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分析。因此,在笔者看来,高中地理教师在学生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后,要依托地理教材,帮助学生规划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形成专题训练,尝试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在挖掘地理知识的横向联系同时,再透过知识间的特点发现纵向联系。
         二、指导学生真题分析,学会触类旁通
        高中地理考试大纲,给我们设定了高考地理的测验范围,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地理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主要知识的理解,通过结合往年的地理真题分析来看,有的地理题题型是多次出现的题目,需要我们去重点探讨和分析,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和系统实践基础上,让学生们达到对某种特定题型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效果。
        比如,在《全国大纲版最新名校模拟重组卷》中,其选择题第一题就通过给出一篇简单的阅读材料,“探究稀土矿的原料提炼”来引申出了一些关于“工业类型的定位”、“我国与国际稀土矿开采的能力差距”以及“稀土矿提炼的过程影响”等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知识应用和材料辩证分析的学习现象。如第一道题目:稀土提炼厂的工业类型属于( ),学生需要从四个选项中选择出最为合理的一个答案,而从工业的影响因素来看,稀土提炼的项目应当被定位为“动力指向型”,所以正确的答案应当是第四项“D”。学生学会了分析这些例题,难么同类型的问题,如煤炭的开采问题、石油的钻探问题,以及天然气的探寻问题等,也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又如,看以下这幅图,来尝试回答关于堪察加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描述,题目中已经给出了一些参考,如勘察加半岛在俄罗斯,并且是俄罗斯的最大的半岛,呈现东北—西南走向延伸1200多千米,北部以宽仅100千米的地峡与大陆相连,面积为37万平方千米,因此也是荒凉的半岛。这里,也有极富特色的冰火相容的地貌特色,那么,请问关于勘察半岛的自然地理特色描述正确的是( ),由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堪察加半岛的纬度较高,气候极为寒冷,没有霜冻,降水量也是不足的,中部山脉和东部山脉纵横南北,河流较短,位于板块的消亡地带,地壳不太稳定,因此火山活动较为频繁,但整体的气温又很低,因此,就造成了温泉和间歇性温泉的相互运动的现象,所以最为符合图像要求的选项就是“A”。
       
       
       
       
         三、制定复习学习计划,养成自习习惯
        复习有法,而没有固定的方法。复习有很强的自主性在里面,如果地理复习仅仅是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那么这样的复习教学,是很难有实质意义可言的。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实施地理复习指导,若想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则需要帮助学生制定复习的教学计划,促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复习“简易的天气系统”知识时,就可以制定几个阶段性的复习计划,其一,“锋面”的知识点;其二,“气旋”的知识点;其三,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及移动规律;其四,气候类型的探讨等等,在明确这些主要复习点同时,再对复习的内容进行细化,如“锋面”都包括什么?雨区的位置、大气特征和天气实例等,通过冷锋和暖锋的天气对比,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归纳意识,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制定复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当每次完成一个复习学习计划后,在完成的计划后作出标记,如此坚持,则良好的自主复习效果就会得以完善。
        高考总复习阶段下的地理备考,主要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单元知识检测——地理专题训练——学生综合测试——帮助查漏补缺——心理教育辅导,学生要学会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理解,比如地理专题训练为期两个月,主要是从每年的2月份到3月份的月底,如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得以有效转变。
         四、关注社会综合热点,倡导理实教学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总结,所以,在实施高中地理总复习的教学指导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也要学会结合生活实施教学启发,让高中地理知识与学生和社会的某些热点、焦点话题相关联,这样在激发高中生对生活中的地理实事进行分析的兴趣基础上,学生的综合地理思维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多元智能等,就会得以开发和形成。
        比如,在高三的备考复习中,地理教师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如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大气与水污染、环境资源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然后在结合往期的教学经验,和对现有教学技术的调整基础上,尝试学会用基本原理和规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倡导学生发表自己的个人感想,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地理教师不要以偏概全、难分重点,让过多的时事政治分析代替了地理知识的探讨过程。
        综上,如今随着对人才的评价方式和选拔模式逐渐完善,可以看出高考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考是一个大型的冶炼炉,而真正有才能的人,在高考改革模式下的背景下,定会有一番成就,这也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的最直观体现。针对如何做好高中地理总复习的问题,本文展开了几点粗浅的分析,如合理依托地理教材,规划考试重点;指导学生真题分析,学会触类旁通;制定复习学习计划,养成自习习惯;关注社会综合热点,倡导理实教学等,希望可以转变以往的高中地理复习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观复习意念,生成高效地理复习课堂,优化地理复习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卫.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探讨[J].西藏教育,2020(01).
        [2]韦大海.提高高中地理复习课的有效性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
        [3]阳平芬.真实情境:高考地理试题的“落点”与高考复习的“锚点”——以新疆独库公路及沿线情境为例[J].华夏教师,2019(34).
        [4]李才虎.浅谈高中地理高考备考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