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赵玲璐
[导读]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小学美术作为一个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小学美术教育为切入点,主要论述了当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育的改革策略,期望能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程理念;美术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美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改进,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不过,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立足实际,针对这些问题探索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策略。
        一、当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陈旧
        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教育理念陈旧这一问题,许多美术教师一直没能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美术作为艺术性学科,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仅仅以老师的技法展示和理论知识为主。同时,由于老师与学生接触较少,从而造成了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与老师保持着较大的心理距离,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2、拓展空间狭窄
        当下,部分美术老师的教学形式主义严重,且美术活动的拓展空间也比较狭窄,很多美术老师的教学活动仅仅局限在课堂中,完全没有将课外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这不仅造成美术教育的资源不能充分地整合和运用,同时也严重打击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此外,有的小学美术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虽然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数学等学科中得到了很好地运用,但很多美术老师还没有在课堂上灵活使用信息化的手段。
        3、课堂纪律较差
        由于美术独有的特点,其教学方式通常不同于其它学科,小学生的语文、数学等课一般都在纪律严明的课堂环境中进行,但美术的教学却不会这样严苛。也正因为如此,小学生在气氛活跃的美术课堂上容易出现一些不良习气,例如上课交头接耳和做小动作等,并且许多小学生对美术课都不太重视,这就更容易导致他们在美术课堂上出现很多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此外,小学生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所以个别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说话和离开作为等行为很容易传染给其它学生,从而造成整个美术课堂的混乱无序。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的教学策略
        1、创新美术教学观念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观念,美术教师应该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积极创新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转变传统的带领学生临摹的课堂教学方式,勇于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老师还应注重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完整性,过去的教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画完画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美术水平进步缓慢,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完善教学模式。
        在过去的美术教学课堂中,本人主动创新美术教学观念,完善美术教学模式。例如,在进行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九课“鱼的纹样”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本人曾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模式。首先,在画画之前,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对此主题的讨论,小学生大都非常喜欢海洋生物,因此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其次,在讨论完成后在技能的教授环节本人不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鼓励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评判对方的构图、造型以及色彩搭配有什么优势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认真审视自己的绘画作品,同时也锻炼了其绘画的点评能力。

此外,在绘画的过程中,本人一改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中学生临摹多于创新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绘画,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其良好的思维能力。最后,当学生完成绘画内容以后,本人会从整体的画面效果出发为学生点评一下绘画内容,并对学生的画面中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对学生的薄弱之处予以讲解和引导。在“鱼的纹样”主题的绘画中,有学生的画面色彩搭配出彩,画面富有想象力,但由于画画过快导致其造型不够准确,本人在点评时就首先表扬了他的色彩搭配和画面创意,同时也引导他下次画画不要过于着急。总之,转变教学模式和完善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长期的美术课堂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模式。
        2、开展美术拓展活动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乃至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优质的美术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美术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思维。正因如此,美术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小学生的美术课堂教学,同时也要积极开展美术拓展活动。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在班级内或者年级之间成立美术小组,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此外,学校和美术教师应该注重整合美术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小学生去美术馆以及博物馆参观学习,在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课堂中,本人曾积极开展美术拓展活动。例如,上个学期本人曾带领学生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并且将小组的类型分为素描、水彩、创意插画以及速写等多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加入。在小组内,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技法经验等,对于提高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对于部分打算将来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本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便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美术基础。同时,本人还会带领有意向从事美术专业的学生了解一下中外美术史的内容,这样技法加理论两个方面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美术底蕴。
3、重视课堂管理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老师应该树立起一定的权威,有些学生性格比较调皮,在美术课堂上可能会过分活跃,从而扰乱了课堂秩序。美术的学习确实需要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之中进行,但这不是学生在课堂上无纪律的理由,课堂管理太差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养成这种不好的课堂习惯。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上制定出一个明确的纪律规定,不能任由学生过分活跃,此外,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平时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本人特别注重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课“奇怪的梦”这一课的教学中,本人在课堂内容正式开始之前就制定了明确的课堂纪律,禁止学生在课堂上随意交头接耳。同时,为了保持美术课堂的活跃氛围,本人按照学生的意愿对他们进行了分组,学生可以在组内分享自己对“梦”这个主题有什么想法,之后在完成简单构图后可以和组内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交流,最后在涂色完成后也可以和组内成员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课堂上随意交头接耳和离开座位。总之,美术作为一个艺术性学科,在学习中确实需要有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但这种“轻松”也是有度的,美术老师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之下,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改革创新的任务迫在眉睫,老师应该尽快承担起这个重要的责任,争取在美术课堂中探索出最适合小学生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娇.分析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   
        [2]徐军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