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构建初探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黄政光
[导读]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相关部门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特别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相关部门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在课堂的教与学中都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七贤小学 黄政光  530602

摘要: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相关部门对于教育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特别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相关部门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在课堂的教与学中都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这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同时还要及时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数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构建展开分析,以求供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学生主体
        引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实质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课堂之中。数学知识自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引导教学,从而散发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形成较好的逻辑思维,以此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一、面向全体,精细化教学目标
        在当前课堂的教学主要目的是为让教学活动有一个明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师需要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作出调整,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在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明确其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达到相应的目的。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并不是为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实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做好适当的调整,不能一味的采用灌输式教学,这样会使优秀的学生,无法展开知识的翅膀,而也使基础薄弱的学生被动理解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了减少此类问题的产生,教师应该适当的做出调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基础展开不同层次的教学,将教学分层化、细致化,从而让每个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都有所收获,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划分出不同的条件:(1)学生应该明确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的由来.(2)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可以做一些比较基础的习题。(3)扩展学习,能够根据相应的知识内容以及计算方法推理其他的知识点,达到运用提高的目的.教师在授体积计算过程中,把探导体积公式的过程交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教学手段,其通过小组的构建,让学生彼此展开交流与沟通,针对问题做出探讨,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以此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多以引导的形式对学生展开引导,让学生在课堂对相关内容展开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小组的划分,合理的小组搭配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在人员成员数量上应该以3-5人为一组,在成员的搭配上,教师应该尽量将学习积极性较差的学生与学习积极性较强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引导的形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这样也会使得小组之间的学习水平相近,在教师在举办一些学习活动时,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竞争的形式让他们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图形认识》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小组去探索现实中存在的图形结构,并让小组安排一名学生做出相应的记录,通过学生的不断探索和寻找,最后做出相应的评比,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样的教学课堂,由学生们展开探索,以此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改善他们的学习态度。
        三、通过生活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历,使得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教师在实质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帮助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情景内容,并结合学习的内容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与面积》时,其周长与面积的概念经常有学生会混淆,将二者记混乱,从而使得在解题一些习题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错误,因为几何内容具有一定的空间性,教师只是通过相应的文字进行描述,学生难理解相应的内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进行解决。如,在课间或是自习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操场中间,并将篮球场地看作为一个长方形整体,则长方形的周长则可以看作为篮球场的四条边线,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是长加宽的和乘2,而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看作为四条边线里球员可以活动的范围,故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相应的内容理解,同时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善用问题引导,加强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相应的问题做出探讨与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实质的授课过程中,应该重视问题的引导,通过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相应的问题不断探索,从而找到正确的解析思路。例如,在《四则运算》学习中,教师应该列举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同时还要重视问题的设定,需要具有一定的新颖和趣味,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某同学想要喝汽水,正好赶上超市打折促销活动,已知3元汽水买2瓶可以少花1元钱,而4元汽水买3瓶可以赠送1瓶,而5元汽水买2瓶则有30%的概率再来1瓶,若该学生手里有50元钱,应该如何搭配最合理。这样的问题设定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处处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巩固所学知识。
        结束语:综上所述,数学课堂自身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复杂性,这也使得一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吃力。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做出不断调整,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付天贵. 论小学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文化的建设[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33-36.
[2]管珏琪,陈渠,楼一丹,祝智庭.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结构分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19,40(03):75-82.
[3]白丽萍. 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向教学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