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走向生活化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陈怀安
[导读]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如何让学生尽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考虑的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第三小学  陈怀安  邮编:547200

摘 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如何让学生尽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考虑的问题.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文主要从实际教学出发对如何落实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做了一些介绍。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应用能力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学生的这种积极性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一直致力于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笔者认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开展生活化的基础。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点,让学生学会去发现、去感受呢?笔者认为应从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后作业这三个环节来落实。
        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应提前给学生布置小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并在生活实际中发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情。这样的过程既可以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对教学知识有一个大概了解,又可以让学生在发现生活实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课中活动,教师要组织学生展示、表达自己发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通过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我们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实例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课后作业,可以是贴近生活实际的练习。尽量让学生贴近生活地学习数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利用课前的预习来体现生活化的数学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课中活动和课后作业这两个环节。
        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数”这一内容时,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生活实例开展教学。我选择的实例是这样的,我提前准备了几张在学校拍的照片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数一数照片中的人数。由于照片中都是自己熟悉的同学老师。因此,学生们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在课后作业中,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些,数数家里有几个窗户、几盆花、几口人等等这样很实际的作业。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并且对数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二、注重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上数学课就是对生活的再次体验和认识.我们不仅仅要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还要落实生活化的教学思想,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地生活化,让学生每学到一点数学知识都会不知不觉地把这些知识放入到生活中去理解和掌握。除了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大量的生活实例,甚至可以模拟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学习。



        例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后,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测量和绘制工作.让学生测量自己课桌桌面的尺寸然后自己设定合理的比例,把课桌面画出来。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和学习数学,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引用能力。并且,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热情,这对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
        又如,这样一个题目: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作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制作使得体积较大?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②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制作一个无盖长方体?③制作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去表达?通过这样题目的实践练习,学术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空间观念,体会函数思想以及符号表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比教师单纯的讲解要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知识的作用,不会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例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拿五元钱去商店买学习用品,第二天在课上交流购买经历,有了亲身体验,学生们就会体会到学数学是为了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来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甲乙两人来到卖葱的李大爷跟前问:“葱多少钱一斤?”李大爷:“1元一斤。”甲说:“我喜欢吃葱叶,只有一半,应按0.5元一斤算。”乙说:“我喜欢吃葱白,也应按0.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葱分开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学生被这一情境激起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乘法分配率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只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让学生感觉数学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科。这不仅不利于我们提高教学成绩,还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影响。这样的教学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应试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努力研究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融入到生活实例中去开展教学。并且,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或者学生身边的事例。这样的教学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淑玲. 论小学数学教学应逐步走向生活化[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 000(008):P.58-58,60.
【2】方翠. 浅析怎样让小学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J]. 中外交流, 2018, 000(008):175.
【3】张利红. 优化数学教学 使之走向生活化[J]. 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 2006(6):90-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