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汪现菊
[导读] 计算教学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都知道,要想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大埔镇三塘小学 汪现菊 545216

摘要:计算教学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都知道,要想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计算执教的水平,带着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要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同时,勤思考、多练习,让计算在课堂上掌握,在生活当中应用,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求知过渡,实现教与学的双赢。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
        引言:数学运算是数学学习的一把钥匙,是学习数学奥秘的前提。学生唯有将数学计算原理牢牢掌握,方能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数学原理.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教学内容之一,此部分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因此导致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迟迟无法提高,加上教师认为计算部分的内容简单而加以忽视,降低了教学的主动性,长时间下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为此,重视数学运算,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
        (一)“题海战术”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注重题海战术,认为学生只要多做题就可以掌握且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这就使学生在一步步计算中局限了数学思维,最终丧失了独立探索的能力,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二)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
        字迹潦草、计算过程马虎、计算后又不验算等这些都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表现。尽管老师一再强调认真审题、草稿演算要整齐、最后还要验算等等,但学生因为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以上几点要求基本都达不到。因此,将“6”和“0”写得差不多,忘记“进位”或“借位”通通被学生以“粗心”为借口用到解释计算出错的原因上。追根究底,这些错误都是缺乏良好计算习惯造成的。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在理解算理基础上采用“死记硬背”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以及算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计算学习中学生在理解传统的凑十法、平十法等算理后,落实在笔端时往往有一部分学生做不到理论与实践的巧妙结合,差错频繁。为此,我做过几届学生的调查与教学调整,摸索出了对于计算教学有辅助作用的“硬性记忆法”,虽然在教学中增加了些课时,加重了教师课外的工作量,但学生的口算、笔算能力攀升迅速,会使教学质量受益匪浅。所谓硬性记忆法就是将加、减法结合制成表格,让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背诵及应用,以确保计算的准确。



        (二)加强学生对于基础技能的训练
        计算能力的提升除了基础知识的支撑外,其次需要通过长时间、不间断的计算训练来进一步巩固计算,因而教师应当做好督促指导学生计算的角色。第一,笔算是重点。小学的数学运算要求学生运用列竖式的方式进行,错算、漏算等现象出现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学生对于计算的不细心以及不熟悉所导致的。笔算训练是降低错误率的最好方法。笔算训练需要教师抽取专门的时间对学生笔算部分进行检查。第二,口算是基础。口算是笔算的前提条件,大部分能够一眼得出答案的计算题往往考察着学生的口算能力。而复杂的笔算题目又需要若干的口算结果进行组合,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三)强化训练,培养计算思维
        口算作为评判学生计算能力强弱的重要模块之一,其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口语计算,在每节数学课前2~3分钟的时间,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操作开展列车接力的口算练习活动。例如,在“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中,由于学生早已接触过相关的加减运算,学生对此类的计算已有初步的认知。那么,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就应聚焦于学生计算的熟练度方面。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出10以内数的加减法,初步感受到数与生活的密不可分,感受到学习数学计算和将其运用于实践的乐趣。另外,估算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字敏感性。因此,老师有必要加强估算训练,善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强化“估算-计算-验算”的数学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直觉思维。
        (四)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学习数学同样需要从小养成认真、细致的习惯。具体可从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等方面做起。审题正确才能找对计算的方向,盲目的计算往往是导致错误频发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培养学生检查计算、验证计算的习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自身计算水平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更好地提升自我,达到计算能力提升的目标。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计算教学
        在培养与锻炼学生计算能力时,教师首先要让课堂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辅助计算教学的展开,透过多媒体的呈现让各种计算问题变得轻松有趣。同时,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还可以基于多媒体中的图片或者画面做分析,这能够降低计算学习的难度和枯燥程度,会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更高。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首先应当做相对充裕的教学准备,要结合教学主题和具体的计算问题筛选材料,将和运算过程相关的趣味化资源引入课堂。教师在设计和提出问题时可以用多媒体来加以呈现,比如,可以让学生结合卡通画面来展开分析,完成计算过程。这会让计算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学生也会更快地实现就相关知识的吸收与掌握。
        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精心设计和指导各种算法练习,老师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的各个环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突显,真正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实现其智力和能力的不断增长。这样也才能激发低年级学生计算的兴趣,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祝梅.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120.
[2]凌淑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提升办法分析[J].读写算,2018(35):53.
[3]李国英.浅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策略[J].读写算,2018(35):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