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有效性——师生互动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实践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滕贺章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需要教师对教学的策略、教学的方式、教学的方法等进行变革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需要教师对教学的策略、教学的方式、教学的方法等进行变革,倡导一种课程共进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特别是小学的数学课,教师要探索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通过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其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 小学数学;师生互动;教学方法;教学有效性;创新
引言:在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下,我们摒弃一些传统的僵化了的教学方法,探索运用一些有活力、有趣味、有效果,对学生长远发展有利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师生互动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是其中一种新方法。探究在师生互动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问题
        (一)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管传授死板的知识,师生之间没有积极的互动,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生处于年龄较小,活泼好动的阶段,传统的教学使学生被动的吸收知识,引不起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热情。教学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就不会碰撞出创新的火花[1],就没有提升的空间,使整个课堂失去活力,学习变得非常枯燥。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学习能力不能提升,学习效果也不会好。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数学知识,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习效果,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学方法要勇于创新,灵活运用,从而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二)师生缺少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不停的讲,学生在机械地听。学生没有自主性,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没有合作和探究,整堂课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没有生机和活力,死气沉沉。教师不能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良好反馈,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吸收情况都了解不够,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身心疲惫,严重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教师转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改变自己的角色,变为引导和辅助,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学习小学数学,培养其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小组探究合作为主进行学习,小组之间去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性。教师引导学生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创新。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时,让小组之间合作剪出长方形、正方形等,看看这些图形怎样能拼成三角形,再探究怎样能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让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做补充。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运用情境教学法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运用情境教学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好的融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这样不但满足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方法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引发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师生互动,创建合适的学习氛围,于数学情境中引入学生,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状态。比如:在教学习元、角、分的时候,可以设计?“小兔卖文具”的情境。把东西标上明确的价格,请一个学生戴上小兔头饰当售货员,其他学生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情境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看着价钱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教师要多加引导,在快乐中学会元、角、分的换算。
        (三)加强师生互动,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2],引导学生的学习状态,获得学生的情况反馈,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的生活情况结合起来,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对待生活的问题,用生活的眼光来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和生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把数学看的不再是那么的难,无从学习,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根据教材的内容合理设置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重量单位的时候,教师可以拿实物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一个鸭梨多重?一个哈密瓜多重?一桶水多重?一张书桌多重?并且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同数学结合起来。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逛超市时,去称不同的东西,感受一下实际生活当中重量的应用。这样生活化的数学方法,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师生互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能打破课堂的沉闷,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的有效教学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关键[3]。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联系生活,多设置情境,增设游戏环节,体验生活环节等,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培养兴趣,挖掘潜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陈兆玉. 基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性探究[J]. 好家长, 2019(15):56-56.
[2] ] 李辉平 .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微 [N]. 发展导报, 2018-11-09 ( 19 )
[3] 晏小莉.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J]. 南北桥, 2019(10):185-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