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 吴细女
[导读] 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学生可塑性最强的小学阶段,通过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
        摘要: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学生可塑性最强的小学阶段,通过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效率较低、质量不高等问题,急需教师采取诸如小组合作学习等高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
        引言:
        素质教育对教学的新要求,催生出多种新的教学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其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优异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的综合目标。
        一、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作用
        囿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目前不少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全是教师安排好的,学生基本没有自主探究的空间,每天的学习任务就是由课堂学习和课下练习组成,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兴趣大减。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数学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讲解只是一种引导,知识的本质和应用方式仍然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而小组合作学习正与素质教育的理念相符,通过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自主探究的学习效率显然更高;对于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实际上很多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都是非常合适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分组存在问题
        部分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认识不正确,觉得将几张桌子拉在一起,让学生自由讨论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了。这种比较随意的分组方法,导致小组成员之间没有体现出差异性,各个小组的整体水平也并未达到整体相同的标准。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由于意见存在差异,在沟通交流时就会产生分歧,而此时并没有组员来协调,可能导致产生比较严重的矛盾,影响了合作学习的质量。分组不科学导致的小组水平的差异,会让一些小组解决问题的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小组,其他小组难免产生不公平之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也逐渐降低了。
        (二)教师没有做好指导
        教师没有做好指导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见问题,课前并未引导学生做好预习等准备工作,课上则是直接布置学习任务,并且学习任务也没有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在缺乏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学生们完全靠自己去探究,难免会走很多弯路,不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流程、目标不甚了解,可能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对策
        (一)教师要做好学生分组工作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得到发挥的保证。按照目前一般的班级人数来看,每个小组人数应该在五个人左右,人数过少不利于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人数过多会导致组内产生较多的意见分歧。五个组员中,至少有一名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和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其余的则为成绩一般的学生,这样的分组可以确保小组内有一名组长,也可以有效发挥取长补单的教育作用。小组之间则要做到整体水平相近,防止给学生带来不公平之感。当然,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分组方式也是可以灵活变化的,否则长期固定的分组形式也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感。
        (二)合理引导降低学习的难度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用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究,效果远比平白直叙式的知识讲解效果要好。如果知识点难度一般,教师直接讲解即可,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知识点难度较大,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共同讨论和探究去学习,同时教师还应该做好引导以降低学生难度。例如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在探究比较分数大小的问题时,学生都觉得难度较大,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数轴来比较分数大小,通过将数轴分为若干等份,将分数在数轴上表现为不同长度的线段,此时分数大小就一目了然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还研究出用扇形面积等形式来表现分数,教师的引导对于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生思维都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
        (三)与生活实际联系激发兴趣
        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的数学知识难免给学生带来疏离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好数学的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记录未来五天内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每两个小时的温度数据,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起计算平均数,得出各个时间段的平均温度。看到数据后学生们很惊讶,因为每天温度最适宜的时刻并不是大部分学生认为的中午十二点,而是下午两点左右。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平均数的能力,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平均数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具备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效率不高的缺点,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张雨春.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 013(005):222.
[2]王芳.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J]. 中华少年, 2018(11).
[3]朱丹. 小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初探[C]//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1). 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