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手术室护理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发表时间:2020/6/18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4月7期   作者:刘霞
[导读] 手术室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的护理的要求较为严苛,任务繁重并且风险度较高。
 
刘霞
(石棉县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400)
    手术室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的护理的要求较为严苛,任务繁重并且风险度较高。而且护理质量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患者较为关心的问题,优化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有利于构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良好的沟通和联系,也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进展。因此优化手术室护理能够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事故这一隐患的出现。故我们需要了解优化手术室护理提高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一、了解手术室常见的安全隐患
    1)接送患者期间护理问题:由于术前巡回护士的检查并不认真,通常会导致在接送患者期间,患者接错或送错手术间。且接送患者期间如果没有盯紧患者,部分术前紧张的小儿以及老年患者,会将自己的肢体放置于接送车外,因此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碰伤。术前未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室常规知识的普及,常会导致患者在手术床上乱动,常会导致患者磕碰、坠床等危险情况出现。
    2)手术器械药品准备问题:主要的常见问题包括专科器械未及时消毒、专科器械未拿或漏拿、矫形器械规格不全、手术使用敷料数量缺乏、吸引器压力不足、缺漏器械未能及时补齐等。
    3)手术患者位置摆放问题:术中患者的体位摆放问题对于手术治疗的安全进行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头垫的放置不当常会导致全麻患者的通气出现问题,对患者的呼吸循环造成不良的影响;手术部位不能充分暴露常会对手术的进行造成影响;或者由于肢体摆放护理问题,常会导致患者的肢体组织以及神经造成损伤。
    4)手术治疗中用药安全问题:对于部分急诊且病情危重的患者不能清楚的进行“三查七对”,因此可能会造成术中输错药。
    5)手术中输液治疗问题: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量过多容易造成患者出现心功能损伤。输血过慢,未及时补充患者的有效血容量也容易延误患者的治疗抢救时机。
    二、了解手术室术前的一般常规护理要求
    1)术前访视准备:术前一日巡回护士应该到患者的病房,对患者进行口头或者书面形式的交代,帮助患者缓解手术治疗前紧张焦虑的情绪。巡回护士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清手术室环境、手术体位摆放、禁食禁水等问题,还需告知老年患者将他们的假牙取下以助于麻醉医生进行经口的全麻操作。同时通过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过敏史以及护理特殊要求,以便于提高患者在手术中同治疗医师的配合度。
2)物品准备:常规的术前物品准备包括器械,敷料以及引流装置等物品的准备。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具体实行的手术种类进行相应的器械选择以及高压消毒准备。对于手术中所使用的腹包、胸包、治疗巾包等不同种类的敷料,应该按照不同的临床要求进行折叠,并进行高温消毒准备。手术治疗中所使用的引流物品也应该进行相应的高压灭菌处理。
3)仪器准备:吸引装置的准备,将负压连接管一端放置于墙壁上的吸引插口内,另一端放置于负压吸引器抽出口处,检查负压大小,负压值应该大于650mmHg。高频电刀的使用方式是应该检查输出调节电流装置是否放置准确,接通电源调节输出量大小,将负极片粘贴在患者肌肉部位,使用完毕后应该将输出调至0处,再切断电源。但对于安装有起搏器的患者不宜使用高频电刀。压力止血带适用于四肢手术的患者,上肢手术给予的压力为300mmHg,下肢手术给予压力为500-600mmHg,但进行小儿手术时应该适当的调整压力,上肢压力调整为200mmHg,下肢压力调整为400mmHg。
三、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进行的护理操作
 
 
1)巡回护士需要进行的术中配和包括:术前访视病人,了解病人一般病情程度以及术前准备情况、检查手术治疗所使用的各种器械是否准备完善、术前核对患者姓名、手术治疗方式以及手术部位、摆好患者体位、帮助麻醉医生建立好静脉、协助术者穿衣、术中观察患者病情、了解手术进展等。
2)洗护护士需要进行的手术配和包括:术前复习与手术操作相关的人体解剖知识以及手术操作步骤、核对患者姓名、手术治疗名称以及部位、检查手术所需用品、准备无菌器械摆放桌、清点手术所使用的器械以及敷料、准备好电刀以及吸引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手术结束后应该认真清点手术器械以及敷料、帮助医师处理病理标本、术后清洗器械等。
四、如何系统优化或提高手术室护理
优化手术室护理的方式众多,例如加强设备管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及完善手术室管理制度等,均可以达到优化手术室护理的目的。
1)加强对手术设备的管理,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应该定期对手术室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设备是否出现损坏,若发现损坏应该及时上报并修理,对于大型手术应该在术前对手术使用器械进行认真的核对。无菌操作管理是手术室感染管理的关键,因此应该保证手术使用的器械以及手术操作满足无菌操作要求。施行手术的医生、医师助手、巡回以及器械护士、麻醉医师等人员都应该要保证无菌操作,对于各种器械通常进行高压灭菌方法,合格率要达到临床灭菌要求,严格保证手术区域的消毒以及无菌处理,避免出现术中或术后的交叉感染。
2)完善手术室护理质量监察制度。良好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测制度是优化手术室护理的关键,通过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检查评估,规范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思想道德素质,以提高护理服务有效进行的可行性。
3)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工作技能考核,这样有利于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增加手术室人员的责任感,能够有助于患者接受优质的手术室护理,有助于搭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4)注重个性化护理服务的建立,由于不同的患者病史、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手术耐受情况均有不同,因此人性化护理能够保证患者接受满意、舒适的护理服务,也有助于专科医生对患者进行的相关临床治疗和病情观察。
小结
对于临床治疗来说,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科室,是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操作的地方。根据临床调查可知,近年来患者对手术操作的规范以及手术护理要求均呈现逐年增高,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对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有了新的评价指标,该指标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对患者术前术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杜绝因为护理失误而造成不利于患者手术治疗情况的发生。因此优化手术室护理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不仅有利于手术治疗安全性的提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病情痊愈情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