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巴中巴州回风医院;四川巴中636001)
中耳炎是一种极容易复发的疾病,生活中有不少患者在疾病治愈后仍会出现复发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中耳炎治疗不彻底引起的。一般来说,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原因主要有感染因素、免疫异常以及咽鼓管障碍等等多种。得过中耳炎的人都知道,中耳炎是一种很容易复发的疾病,这种疾病一旦发病就应尽快就医治疗,以免疾病加重,影响患者的耳部健康。不过由于中耳炎容易复发,很多人在疾病治愈后都会再次发病,因此大家在生活中应多了解一些中耳炎的治疗常识。
一、病理因素
1、感染因素
若中耳炎是因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所引起的炎症,则很容易出现中耳炎复发的情况。这是因为这种致病菌会在中耳中释放内毒素,继而导致中耳粘膜发生水肿,使炎症的分泌不断增加,若患者仅通过抗生素治疗通常难以彻底清除致病菌,虽然疾病看似已经治愈,但实际上却没有彻底根治,这正是中耳炎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2、免疫异常
据临床病检发现,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中有不同类型的免疫复合物,由此推断中耳炎极有可能是一种变态反应的免疫异常症状。
3、咽鼓管障碍
由于人体的中耳是经由咽鼓管方可与外界进行沟通,如果患者自身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就极有可能会诱发咽鼓管炎症,而一旦炎症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部位,就很容易引发中耳炎。此外,由于患者对中耳炎的感染源尚不明确,因此无法对症下药,那么中耳炎的症状将会一直存在,难以彻底治愈。
4、阻塞
当患者出现鼻咽部病变的时候,比如癌症、肿瘤、巨大鼻息肉或者腺样体肥大,容易造成咽鼓管肿胀,所以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此外,如果病人产生结核、梅毒或者白喉等全身系统疾病,对于淋巴回流造成不利影响,也会引发中耳炎产生。5、通气功能障碍
如果一个人因为先天发育不良导致咽鼓管部位肌肉薄弱以及收缩无力,当咽鼓管处于负压状态的时候,容易发生塌陷和造成中耳炎疾病。与此同时,患者身体素质低下,出现病毒感染,受到放射性损伤,也会影响耳朵健康。一般而言,接受化疗的人更容易出现中耳炎疾病。
6、特殊构造
由于婴幼儿的耳鼻喉构造与成年人不同,所以产生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比较大,新生儿的咽鼓管比正常人要短,并且是宽大和平直的,所以分泌物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炎和形成炎症。幼儿出现中耳炎主要与分娩时体位改变,女性难产以及羊水进入耳朵有很大的关系。
二、生活因素
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特点和疾病复发率的特性,排列在耳部疾病中的榜首位置。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症状主要有分泌物流出。这种症状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听力,听力的降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烦恼。那么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是什么原因导致发作与复发的,下面就来讲解一下相关内容。
1、耳内进水
洗澡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在洗澡时耳内进水也是常见现象,然而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来讲,耳内进水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耳内进水后,水在耳内停留时间是非常久的,患者在使用棉签清理水的过程中,就会损伤耳内器官,最终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
2、抠耳屎
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率高,复发率如此之高,与日常护理息息相关。抠耳屎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然而在抠耳屎的过程中,就会触碰到耳膜,耳道,等等耳内组织,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原因之一。
3、着急上火
生活中总会遇到烦心事,例如工作的烦恼,家庭琐事等等。在遇到事情时,一着急上火,急火攻心就会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所以人们敞开心扉去面对烦心事,对预防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是很有效果的。
上文揭秘分泌性中耳炎发作的原因,以上3点原因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人们容易忽视的原因。患者在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情况时,总结一下自身原因,再对照上文中的原因,就能找到自己复发的真正原因。患者找到原因后,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也可以配合一些消炎药来解决分泌性中耳炎的炎症问题,以免由于炎症的扩大化危害耳部健康。
三、治疗原则
1、改善中耳通气:分泌性中耳炎这种疾病发生以后患者朋友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鼻腔以及咽鼓管咽口的通畅,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情,在必要情况下患者也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滴鼻,这些都是可以改善中耳的堵塞的,保持中耳通气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这也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患者朋友们要谨记。
2、清除中耳积液: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发病以后耳部经常会有一些分泌物排出,因此,为了更好的治疗这种疾病,患者朋友们出现了分泌物之后要及时进行清楚,如果中耳有积液的现象发生时也要及时进行清除,这样可以改善中耳血液循环,从而起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平时一定要引起重视了。
3、祛除病因: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患者朋友们想要更好的治疗这种疾病一定要弄清楚这种疾病发生的病因,只要找到了病因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这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可以选择红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药物来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感染,从而可以很好的缓解病情。
四、治疗方法
1、用药与按摩相结合分泌性中耳炎出现之后可以通过药物与按摩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在用药的同时对鼓膜进行按摩,这样配合治疗能够尽快的恢复。按摩的方法是用食指不断的挤压耳瓶,压一下放一下,这样外耳道的压力会忽高忽低,这样可以震动鼓膜。这是一种保守治疗方法,一般1~3个月如果鼓室还有积液存在就要尽早到医院做骨膜穿刺或骨膜置管的治疗了。
2、及时检查如果在生活中出现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应及时到耳鼻咽喉科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耳朵,主要是听力学检查、耳镜检查;当然也要通过病因进行检查,如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一旦确诊就需及时控制病情。
3、鼓膜切开术分泌性中耳炎如果通过药物不能够彻底根治,这个时候可以通过鼓膜切开术治疗,鼓膜切开术可以把鼓室里面的液体全部弄出来,这样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4、注意护理分泌性中耳炎出现后也要注意护理,不要强行到冲洗鼻腔或者是用力捏鼻,平时要注意适当的锻炼增强人的体质,洗头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让水进入到耳朵里面,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能够清热消炎的水果和蔬菜,是有利于控制病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