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颖 甘海滨通讯作者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麻醉科;重庆4091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肥胖患者采用超声辅助下椎管内麻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19年2月与2020年2月,将50名接受椎管内麻醉穿刺治疗的肥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原则将5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实施传统穿刺方法,并编为对照组,一组实施超声辅助引导穿刺,编为观察组,比较不同穿刺方法的一次成功率,穿刺时间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x2=6.6396,p=0.0099);观察组患者需要的定位时间多于对照组患者,但穿刺时间及操作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并发症案例(4.0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6例并发症发生案例(24.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x2=4.1528,p=0.0415)。结论:对于肥胖患者而言,利用超声辅助引导完成椎管内麻醉穿刺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安全性高的优势,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肥胖;超声辅助;椎管内麻醉穿刺;临床应用效果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目前临床中危重患者或重大手术中重要的一项监测及治疗方法,在传统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处理中,主要根据解剖定位来判定位置,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肥胖患者,由于其存在大量的脂肪堆积,造成椎管相对变短,并且解剖标志不明显,影响穿刺的成功率[1]。随着现代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将该技术应用在椎管内麻醉穿刺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本次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分析对肥胖患者采用超声辅助下椎管内麻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将50名接受椎管内麻醉穿刺治疗的肥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传统穿刺方法与超声辅助下椎管内麻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19年2月与2020年2月,将50名接受椎管内麻醉穿刺治疗的肥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不低于18岁,不高于70岁,体重指数不低于31.6kg/m2且不高于36.5kg/m2,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进行分级,仅有Ⅰ级或Ⅱ级患者,无椎管内麻醉穿刺禁忌症患者[3],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研究;按照双色球分组原则将5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实施传统穿刺方法,并编为对照组,一组实施超声辅助引导穿刺,编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能够比较(p>0.05),详细如下。
年龄:观察组最大55岁,最小25岁,平均(35.04±3.95)岁,对照组最大56岁,最小26岁,平均(35.05±4.01)岁;
性别:观察组中男性12人,女性13人,对照组中男性10人,女性15人。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穿刺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辅助引导穿刺,选择凸阵探头,设定频率为2-5MHz,将探头长轴定位于平行脊柱正中矢状位,确定骶骨所在位置后,移动探头向头端,如出现高回声城垛样图像则表明存在腰椎棘突结构,城垛样结构间存在的间隙为正中椎间隙,完成正中状位椎管扫查,按照L2-3、L3-4、L4-5椎间隙顺序选择穿刺间隙,确定椎间隙深度、清晰度、超声图像质量后重点标注探头长轴、短轴,选择两线交点作为正中入路穿刺点。再使探头保持同脊柱长轴垂直,保证超声束能够穿过棘突间隙进入椎管,以获取最佳横向水平间隙位超声图像,待穿刺点确定后,通过正中入路进行硬膜外腔穿刺。
1.3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穿刺方法的一次成功率,穿刺时间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21.0软件包予以核验,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如果结果显示P<0.05,则可以判定本次实验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不同穿刺方法的一次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x2=6.6396,p=0.0099)。见下表1:
表1不同穿刺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对比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受到饮食结构变化,锻炼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人群中肥胖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给需要进行手术及麻醉的肥胖患者而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4]。临床在实施椎管内麻醉穿刺时,传统的方法是通过触摸来进行穿刺定位,而由于肥胖患者脂肪堆积的影响,造成椎板间隙狭窄,棘突误触,出现假间隙[5],本次研究对观察组肥胖患者实施超声辅助下椎管内麻醉穿刺,通过超声确诊能够保证穿刺点位的椎间隙较宽,预防进针路径上出现骨质阻挡,保证更顺利的进入硬膜外腔,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6]。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x2=6.6396,p=0.0099);观察组患者需要的定位时间多于对照组患者,但穿刺时间及操作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并发症案例(4.0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6例并发症发生案例(24.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x2=4.1528,p=0.0415)。
综上,对于肥胖患者而言,利用超声辅助引导完成椎管内麻醉穿刺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安全性高的优势,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凌峰,郭鹏,王响林, 等.超声辅助下椎管内麻醉穿刺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2):411-412.
[2]耿姣,李民.超声引导椎管内麻醉用于椎板切除内固定术后1例报道[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8(4):747-750.
[3]吴茜,柯希建,李继, 等.超声引导下腰麻在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12):1222-1224.
[4]滕琦,刘敏,芦智波, 等.超声辅助定位对提高椎管内麻醉穿刺成功率的比较[J].世界复合医学,2019,5(8):140-142.
[5]耿姣,陈宣伶,王雪冬, 等.超声辅助定位可提高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一次穿刺成功率[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43):3459-3463.
[6]刘瑶琴,朱经平,黄春忠, 等.超声显像辅助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