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光 山东省栖霞市观里中心小学 265300
近年来,在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在知识和技能的促进下,社会无形当中给学校、学生和家长施加压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平时督促孩子上课做作业,假期给孩子报辅导班,导致孩子没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当然也不乏有的学校和教师对体育课的漠视,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怕孩子吃苦,任从孩子玩手机、上网玩游戏、看电视等等,忽视孩子的锻炼活动。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因为学习压力的增加,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但是如果体育课采取那种单调的放羊式的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二、学校、老师、同学、家长要重视
首先学校要按照要求开好开足课程,在上级督导室的领导下,我们学校的体育课程,严格按照要求开足开齐,每天都有体育课或者体育活动,保证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同时各科老师不能以为体育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就随便占用,改上文化课。学生也不能以为体育课就是玩的课,可以随意玩耍,或者爱上不上。
家长更不能以为体育课或者体育活动过多,能影响孩子的文化学习,而不让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学生有了好的体魄才能有精力去学习,体育锻炼还能锻炼孩子的灵活性,开发孩子的大脑,增强智力。人才的培养也不仅仅是文化课的学习,我们市的奥运击剑健儿孙一文就是在体育活动中脱颖而出的。
三、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教师体育课懈怠,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懒散。教师、学生上课态度必须认真,才能彰显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四、引入快乐游戏,增强体育教学趣味性
小学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情趣认同和喜欢游戏的天性出发,发挥教学智慧,在教学中引入快乐游戏,把技术性教材游戏化。利用游戏的自由性和多变化性,使教学活动从内容编排到组织形式都能够与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相匹配。以便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紧张反应。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获得快乐、愉悦和欢畅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的态度,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引领学生的自我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我们编排了小青蛙找妈妈的游戏,将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不同的同学扮演小青蛙找妈妈途中遇到的许多小动物(兔子、袋鼠、羚羊等),演示这些动物的跳跃过程,在游戏中实现了立定跳远内容的形象化、趣味化。同学们都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活泼、快乐的体育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发展个性。
总而言之,学校、社会和家长应该给体育课程一个正确的导向和评价,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不断发现和创造,把体育教学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融入到游戏和各种活动之中,以兴趣促教学,才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学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地成长,让他们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