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先荣 朱光阳
(1广安市岳池县中医医院;四川广安638300;2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7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拒不完全统计,我国的体力劳动者中大约15%-20%患有该种病症。随着现阶段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适应不同阶段病情的治疗方式也相继出现,并且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同时也为腰椎间盘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本文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总结了阶梯治疗的方法,提供给有需要的群众,具有比较重要的积极意义。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在骨科临床中常见、慢性、难治的疾病;指的是因为腰椎间盘产生变性 、纤维环的破裂或髓核突出从而产生刺激、压迫神经根或者麻痹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症状。从1934年提出至今,已经有将近80年的历史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的发病率达到5%。据统计,有近80%的成年人会或轻或重的受到腰疼、腿疼的影响和困扰,其中腰腿疼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寻求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这种疾病,目前存在很多的分型方式和多种治疗措施,这也表明相关医务研究人员对该项疾病的关注度较高,同时也表明该疾病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手术疗法等滥用现象,如何科学、有序且规范的选择治疗措施,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是对医护人员的挑战同时也是其该努力的方向。阶梯性治疗方法作为当今临床中的一项先进治疗理念,目前已经在多种疾病的诊疗中发挥了优异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第一阶段 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指的是非手术治疗法。它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患者首选、经典且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通常适用于病程较短、症状较轻、在影像学检查过程中腰椎突出范围较小或者程度不严重、老年体弱等患者。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方式。
1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能够去除自身重量对于腰椎间盘造成的压力,有助于椎间盘周围的静脉回流,消除水肿,加快炎症的消退。
2 药物治疗
在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可以采用脱水、抗炎、活血的中西医药物,这不仅能够快速消除或者减轻神经根部周围的炎症和水肿现象,同时能够促进病灶部位的血液循环,提高组织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消除水肿、消炎、止痛。
3 牵引、推拿、按摩
牵引、推拿、按摩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一种常见的方式。牵引能够增宽腰椎间隙,降低盘内压,碰触的腰椎间盘受到负压的吸引缩回或者部分缩回椎间隙内部,也可以接触腰背肌的痉挛,使相应的神经血管得到较好的改善。
4 物理治疗
可以选用超短波、微波等等高频电疗,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症状, 起到镇静、止痛的效果,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通过正规、科学和系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同时辅助适当锻炼,学者认为,大约80%的病患相关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或者缓解,部分患者能够达到完全痊愈的效果,具有安全且无创伤、费用低廉、痛苦少等优点。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疗程长、见效时间慢;疗效易受多种客观因的素影响,造成治疗效果不稳定,治疗不彻底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二阶段 微创治疗
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时候,可以选用微创治疗的方法。随着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影像系统等新技术在医用外科领域得到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微创治疗指的是医护人员借助一些影像设备和技术,进行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病症。
微创治疗主要有介入治疗、椎间盘镜、椎间孔镜等。在使用保守治疗没有效果、或者是保守治疗后反复发作;有坐骨神经疼痛、运动功能性障碍;病例轻、中度局限性膨出型、凸起型等情况下,可以选择使用介入治疗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椎间盘射频、臭氧消融术、激光减压术等疗法。椎间盘射频消融法是凭借40度低温射频能量可以在椎间盘髓核内切开多个孔道,去除掉部分髓核的组织,同时利用70度热凝时的髓核内胶原纤维发生汽化、收缩、固化,使得椎间盘的总体积缩小,从而减低椎间盘内侧的压力,减轻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部的刺激,达到治疗的目的。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但是疗效相对不稳定、易复发也成为介入治疗在临床使用中的局限之处。椎间盘镜和椎间孔镜等诊疗手段对于一些病理分型轻、中度的膨出型、结节、胫骨突出患者具有具有一定的优良治疗效果。这种诊疗方式的优点是手术创伤面积小、术后出血较少、病患治疗痛苦小且恢复速度较快,同时并发症等较少,不会破坏椎管的内外结构完整性,对病患脊柱的稳定性不会有影响;但是其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具有较为严格的手术适应症等。
第三阶段 常规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如果使用非手术治疗方式治疗半年及以上,病症仍没有明显改善或者病情加重时,又或者是由于急性外伤、骨刺等导致的神经压迫、神经性大小便障碍等无法借助上述手段治疗时,应该要及时考虑常规手术治疗。现在的常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等形式,这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并且有效、有限创伤的手术方式。手术中以病患的病变椎间隙作为中心,将椎板间隙完全暴露出来,而后将椎板开窗,暴露出椎间盘同时将髓核摘除。小开窗式的治疗方式具有适用性广、减压较为彻底、疗程短、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但也存在切口较大、创伤较大、手术后恢复期多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弊端。
第四阶段 融合和非融合技术
脊柱的融合固定治疗是腰椎间盘治疗中的终极诊疗方法,或者是上述三种治疗手段的最终补救方法。它适合用在同时具有腰椎不稳、骨骼畸形、椎管狭窄等需要广泛进行减压或者存在严重滑脱的病患。这种方式的近期治疗效果很好,可以有效的缓解病患的疼痛,现在已经成为治疗腰椎不稳定等外科诊疗的一种常见方式;但是后补固定器械和腰椎间的融合限制了患者腰椎部位的活动度,会产生一定的应力集中,严重时会造成相邻阶段的退行性变,对治疗带来一定的不良作用。在选择脊柱的融合技术和非融合技术时,需要严格的掌控好手术的基本指征,注意可能会引发的多种并发症,以及较为高昂医学治疗的费用成本。
现阶段,如何来增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医护人员不断创新和探索的目标。其阶梯治疗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治疗理念,应该成为治疗中医生必须要遵守的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