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
(四川省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200)
脑出血一直都是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因此合理了解脑出血所存在的临床表现,并尽早确诊治疗,患者才会获得最佳的治疗时机,在秋去冬来的季节里,脑出血爆发的可能性比较高,所以必须要对脑出血的症状有一个详细性的了解,为自己也为家人提高警惕,从而保持健康的体魄。那么脑出血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又该如何进行诊断治疗呢?那么就让我们好好分析一下吧。
一、脑出血都有哪些临床表现?
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可分为轻重两种,而这两种的分辨通常是依据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来确定的。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可为单一的症状或是体征,没有全脑症状或是症状较轻;而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发病后可能会立即陷入昏迷,全脑症状十分明显,会出现脑水肿或是脑疝等。而如果经过诊断发现病变的位置处于脑干时,就需要格外小心,因为即便脑干出血量不大,也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1、临床表现特点:首先是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且男性相较于女性多,冬季的发病概率比较高;其次,当剧烈活动或是情绪十分激动的时候,很容易发病,并且没有十分明显的提前症状;再其次,起病比较急切,症状也可在数分钟或是数小时内到达高峰期;最后发病时会伴随肢体瘫痪、失语及激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有意识障碍情况的出现,此时进行血压检查会发现有明显的升高迹象。
2、不同部位出血后的表现:首先,是壳核出血的情况:这种是比较常见的,占整个脑出血50%-60%左右,并且多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所致,可分为局限性与扩延型两种。病患常会有偏瘫或是感觉性障碍症及同向性眼盲等情况的出现,并伴随出现双眼不能凝视病灶,或是优势半球损伤而造成的间接性失语的问题。其次的情况则是丘脑出血,这种问题在整个脑出血问题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约为20%左右,病人通常是因为丘脑穿过动静脉或是丘脑内膝状物动脉破裂所造成的。
3、同时对于深浅的感觉均会出现障碍,但是对于深感觉的障碍会比较明显,可伴随偏身自发性疼痛或是感觉性过敏。并且还会出现眼部特征,例如双眼不能向上凝视或是凝视鼻尖、眼球会有凝聚性障碍与瞳孔对光放射迟钝等等。
二、脑出血该如何诊断治疗?
脑出血治疗就是要降低颅压、调整血压,从而防止脑内继续出血,继而减轻血肿所导致的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加强护理及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其一,患者要经常休息,护理人员及家属也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必要时可以采用吸氧的手段来保证患者呼吸的通畅性;并且还要进一步确保患者肢体功能的完好,避免感染问题的出现。而脑出血发生后会在48小时后呈现出一个脑水肿的高峰期,维持3-5天左右会逐渐降低,降低后会平缓的维持2-3周乃至更长时间,而长时间的脑水肿会使颅脑内血压增高,从而导致脑疝的形成,这也是间接导致病患死亡的基本原因。因此要积极进行脑水肿的控制,通常我们可以选用快速静滴20%甘露醇的方式,每天2-4次,疗程持续7-10天。这样可以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力,减少病患在脑出血治疗期间的各种并发症。
其二,是的进行止血与凝血方面的治疗,在针对消化道出血并发症或是有凝血障碍时,需要进行及时的止血与凝血方面的治疗,但是对于脑出血并不是很大。同时如果壳核的出血量大于30ml及小脑出血大于10ml时,就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或者在颅内压明显升高且进行内科治疗无效时,都可以采用脑室内穿刺的方式来进行治疗。通常情况下手术需要在病发后6-24小时内进行。
其三、当患者处于平稳的生命体征时,可以开启康复活动,家属或是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将肢体放置在功能位上,待到病人的病情不再反复不定时,可以进行肢体、语言及心理的康复治疗,以便于能够尽快恢复他们的神经功能,提升生存的质量。
综上所述,脑出血是非常严重、危险的疾病,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容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必须要掌握好脑出血的相关临床症状与正确的治疗方法,结合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为脑出血病人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