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探析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4期   作者: 张晓露
[导读]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摘要: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初中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更主要的还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不仅能够完善知识系统,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系统化。本文以人教版的教材为案例说明,主要从思维导图在优化数学课堂的价值和应用策略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数学;教学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科学掌握数学学习的方式。因此,就需要着重优化数学教学的课堂授课模式,思维导图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阐述思维导图在数学课堂更加合理的运用,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有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认识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是从主题散发出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以线条、导向为主,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彩色、组织结构容易理解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最突出的特征在于思维表达的发散性。在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往往以直线性开展,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人们思维的开拓,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得以转化和升华,因此学生在制作和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一个将新旧知识转化利用,不断吸收内化的重要过程,与此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延伸拓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实际中,很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遭遇瓶颈,这其中的原因,一部分可能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但很大的可能是学生的思维无法发散,相对的固化导致了直线思维阻碍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很多事例已经证明,在数学教学中积极融入思维导图教学的方式可以大大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发散思维,培养开放性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1.1帮助学生快速全面感知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的可视性、图像性的表现效果,能够短短的一页纸上呈现一整章内容的知识点,让学生对一个篇章的知识点有清晰、全面的感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导图所呈现的知识点是已经进行了系统性的整合,归纳,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形成的,很大程度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思维导图也是高度浓缩知识要点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最大限度解脱了书本的束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内容为案例,这个章节中涉及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含义、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等几个小节内容,涉及的知识要点近二十个。这些大大小小的知识点,通过形象的思维导图就可以清晰把握到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知识点。
1.2帮助学生学习更精准、更系统化
         数学知识点大部分都是较为分散的,学生遇到了难题很多时候无法解决在于无法形成系统知识的整合能力。而学生在制作数学知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把相关性的知识点集中在一起,知识更加细分,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精准到位。同时,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思维导图也能帮助学生更全面、系统、精准的记忆起相关的知识点,打通学生的遗忘误区。
2.思维导图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现形式
         任何有效的教学工具只有积极应用于具体的实践中,才能验证它的实验价值,思维导图也例会,需要在课堂的教和学的过程中不断得以检验,才是教师、学生的真正有力助手。教师教学中应当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而学生则需要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2.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点拨协助制作思维导图
         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从帮协助点拨。如教学课堂中,以人教版教材中心学习圆这个知识点为案例,让学生在预习的把握要点,了解圆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方程和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带着知识问题点进行预习,并做相关记录,初步制作思维导图。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分享,教师和其他学生聆听小组的分享并点评,协助思维导图制作不够完善的小组进行修订。最后,教师做课堂总结,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梳理知识点,完善课堂任务的思维导图。
2.2思维导图的全程渗透,重视知识点巩固深化
         思维导图有化抽象理论为具体可视化的呈现效果。更利于学生在复习巩固知识的把握,如在复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这个章节中,主要考点有5个。分别是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和中线的应用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章节主题,点拨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回忆,发散思维,回忆相关知识点,巩固知识关键点。
结束语:
         事实证明,在初中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是创新教学的高效方式,是老师教活学习知识点,学生学透知识点的得力助手。运用思维导图已经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完成具体某个课时、知识点的掌握,更主要的是它的使用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创新思维、开放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带动了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施文军.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20,(2):24.
[2]陈丽艳.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探究[J].神州,2020,(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