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跌倒是指患者非故意的,突发的,不自主的体位改变。通常是指倒在地上或者更低的平面上。在骨科住院患者中,跌倒是一个常见现象。本文旨在通过选取合适的病例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寻找跌倒原因,从源头设计相关防护措施,谋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以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设计相关对策时要注意以患者自身健康为本,以和谐医患关系为核心,树立医院良好的信誉形象。
关键词:骨科患者;跌倒;风险防范;护理
引言
随着时代变更和社会发展,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变化。骨科住院患者以因突发外源性致伤产生肢体活动障碍患者和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为主。而小儿麻痹症,骨关节结核等疾病患者则明显减少。大部分住院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因素行动不能自如甚至无力自主行走,外加种种外部条件,跌倒导致二次损伤的情况在骨科患者人群中较为频发。这种现象不仅加重了患者病情,多重损伤也增加了治疗难度,极端的情况还会引发医患矛盾影响医院的信誉度,这是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主要收集本院近年来156位患者病历资料,要求患者病历资料记录完全,年龄跨段具有代表性,保持在40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岁,男女比例大体均衡,为52:48。按其自身原发疾病统计,上肢骨折15例,下肢骨折3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39例。通过收集数据得知,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出现跌倒,其跌倒状况只发生过一次,也有个别患者出现4次以上跌倒。跌倒的后果包括髋关节脱位,颈椎神经损伤,皮肤擦伤等。
1.2研究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跌倒的分类,跌倒包括以下两类:一类是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落,另一类是同一平面的跌倒。那么我们就可以查询完备的病历资料,也可以咨询患者的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来获取更详实具体的情况,了解患者的初始入院情况,手术情况,预后治疗和跌倒位置以及后果影响等,通过一系列前后对比分析,过程全面判断,正本清源,在一个个单独案例中找出基本规律,制定相关护理对策,对症下药,综合施治方能“药到病除”。
2 原因分析
2.1自身因素
前往骨科就诊的患者中本身就会带有骨骼肌肉类的病症,或旧或新。所以他们的一些骨关节和肌肉等部位就比常人带着更多易损性。也有一些突发外源性伤害,比如因车祸住院,这些病例因为还不适应经过治疗后的骨骼肌肉协调性,如果惯性思维以健康状态的受力情况或者状态行走就会因大脑控制肢体能力不足出现明显力不从心的现象,导致行动失调进而跌倒。还有一些老年患者,因年龄增大或骨质疏松,反应和控制能力变弱,肌肉无力,行走缓慢,行至光滑地面或遇见路面障碍因闪避不及而跌倒也属常见的情况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低血压患者也会由于起身过猛产生瞬间眩晕感导致跌倒。除却以上身体疾病因素外,也有不可忽视的自身心理因素,老年患者怕麻烦子女家属,缺少陪床看护时时照看,这样他们自理进行一些动作比如下床时就会增加跌倒情况的发生几率。
2.2外部因素
首先,针对跌倒这种情形的重要性宣传不够,导致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安全意识不到位。
比如,护士没有正确引导患者适应术后肢体协调性正确行走和使用相关行走辅助工具。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疏于夜间护理,未能及时照顾到患者需要,患者自行下床也会跌倒。其次,眩晕特别容易跌倒,除了自身固有疾病外,患者不合理服药也会导致眩晕。比如,老年人的安眠药、降压药、降糖药就容易导致头晕,一些止疼药也是如此。最后,周围的环境因素也是重要因素。患者初来乍到,不熟悉病房环境加之房间一些杂物和器具摆放不合理,会造成摔倒情况出现。白天房间昏暗,晚上灯光照明不够,光线不足这些情况都是不利于患者行走的。
3 护理对策
3.1进行跌倒风险等级评估
患者住院后3小时内由护士陪同进行问卷评估调查,根据选项进行赋分,综合最后得分甄别出跌倒高风险患者,进行重点防护巡视。具体选项包括患者年龄和既往病史,是否为低血压患者,是否受过骨骼肌肉类损伤,有无肢体偏瘫或行动障碍,近半年来有无不明原因跌倒现象出现,有无视力障碍,是否有家属参与日间夜间陪护,患者入院前就已经长期服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以及不良反应。当然,风险等级评估也要随着患者治疗的开展进行变化,跟进病情发展过程,这些情况都要如实记录在病历资料里,作为辅助治疗和预防跌倒风险的重要依据。
3.2构建长效风险防控机制
患者入院后,要先告知跌倒风险存在,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注意,医院可以起草一份格式化的跌倒风险告知书,上列易出现跌倒的情形和因素,加之以主要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要列举一些典型的,可操作性强的。告知书要贴合患者和家属需求,通俗化,力求让他们明白风险,注意风险,预防风险。已经甄别出来的高风险跌倒人群要根据他们的具体原因,向家属和患者口头告知,提出额外的看护要求和服药注意事项。
3.3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对科室医护人员要开展预防跌到风险意识培训,为患者康复避免二次损伤保驾护航。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跌倒案例讨论和预防心得,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完善各自的安全意识缺口。护士长也可以在晨会上不定期提问相关护理常识,以考核护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巡视时向病人询问具体情况判断护士是否把安全预防措施做得到位。要及时巡房,特别是对高风险患者要重点巡视,在患者早起和晚上入睡前进行周围环境跌倒风险评估,及时排查潜在危险,处理隐患。对需要服用一些导致眩晕的药物的患者进行用药安全常识普及,及时告知不良反应。制定跌倒应急预案,在患者跌倒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处理机制。
3.4完善就医环境
及时清理病房内,走廊内的障碍物,保持通道畅通。在易滑地面铺设防滑垫,保持地板干燥整洁。在过长的通道中设置一些手扶栏杆,方便病人出行。院方也可以在一些光滑地面或者狭窄地带悬挂一些标语,提醒病人家属注意跌倒。
“医者仁心”告诉我们衡量医护水平的不仅是治疗手段的高明,更重要的是对病人情况的体察入微。正确评估跌倒风险,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有效降低骨科病人跌倒风险,让住院的骨科患者恢复健康,是每位骨科医护人员为之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春艳.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及预案对策[J].医学美学美容,2015(28).
[2]董春梅.预防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全程管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16).
作者简介:张燕(1981-),女,藏族,青海共和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骨科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