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基坑降水施工工艺分析 汝连军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汝连军
[导读] 摘要:目前,社会进步迅速,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水方案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基坑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施工的选配,明确建筑降水排水的模式和标准,选配的井位,井深数据,选择合理的方案获取有效的基坑降水操作管理,提升整体建筑工程的降水排水效果,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应用的有效实施。
        安徽天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目前,社会进步迅速,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水方案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基坑设计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施工的选配,明确建筑降水排水的模式和标准,选配的井位,井深数据,选择合理的方案获取有效的基坑降水操作管理,提升整体建筑工程的降水排水效果,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应用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基坑降水;施工工艺分析
        引言
        受到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所用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升。目前,基坑降水技术成为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常用的基本技术之一,对于建筑工程质量而言,基坑降水技术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基坑就降水技术的良好有效运用,是建筑工程得以顺利建设的基础所在。本文基于基坑降水技术的分类,通过深入分基坑降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在文后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优化措施,以便为基坑降水技术的有效应用提供相应的参考。
        1基坑降水技术的分类
        1.1 综合性质井点类
        这一类型的基坑降水技术本身具备十分良好的综合性,并且在施工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这一类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显著降低相应施工成本的同时提升相应的施工效率。由此出发,这一类型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现状做出合理的选择。比如,在使用砂性土作为地基的情况下,如若地下水的条件又较为复杂,就很容易出现流砂现象,甚至于出现基坑坍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降低地下水位的过程中,各项措施必须要得到相应保障,同时,这也是全部类型基坑降水技术使用的最终目标所在。这一性质的基坑降水技术通俗来讲就是其他类型基坑降水技术的综合性使用。这一基坑降水技术在施工控制上有着较大的优势,并且在施工基础设施的完善、施工效率的提升等方面也有着较大的优势。
        1.2 管井井点类
        这一类型的基坑降水技术的原理就是以开挖的基坑作为基础,开展相应的钻孔成井工作,在井道钻设工作完成之后,将管井安置到对应的井道之中。但在使用这一类基坑降水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将管井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到50米之内,并且在地下水的抽取工作中,需要使用独立性质的水泵,以便更为有效地降低地下水的水位。
        2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影响分析
        基坑工程的施工建设必须重视地下水的处理。如果地下水的处理不合理,会直接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升高。如工程建设现场的大规模积水、基坑的边坡问题、建筑和工程的下沉等,严重影响和威胁着工程建设的质量。通常情况下,地下水对基坑工程影响的主要形式有地下水渗透破坏、地下水流体和管涌等的侵蚀破坏。
        2.1地下水渗透破坏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渗透破坏作用也称为渗透失稳。地下水具有流动性,在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压力会对周围土体的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破坏土体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基坑工程的质量。
        2.2流体破坏
        因为地下水的流动和渗透,土壤的内部颗粒会因此变得不稳定。伴随着地下水的流动,土层内部会出现基础结构的移动和沉降等现象,导致基坑塌陷,所以人们有时也称流体破坏为流砂或者流土现象。
        3相关技术措施与降水效果检查
        3.1周边地面沉降的补救措施
        在基坑降水施工时常见周边地面沉降问题,对此可采用回灌技术进行处理,在降水井点与建筑物间设置若干井点,在降水井点抽水过程中利用回灌井点向土层注入水,构成隔水帷幕,以此防范地下水流失问题,保持地下水位不变,有效规避地面沉降现象;还可以选取砂井作为回灌井,沿砂井方向设置一道砂沟,用于排放水、使其回灌至地下。


        3.2控制降水速度
        选取建筑物临边位置适当增加井点间距,调节抽水量、减缓降水速度,同时针对出水含沙量、含土量进行严格控制,防范因地下沙土过度流失引发建筑物开裂等问题。针对黏土层厚度较大部位,考虑到黏土自身的透水性能较差,对此可采用水枪、套管打孔等方法填充井内利用粗砂,借助不同规格的砂桩促进底层水的有效贯通。在抽水过程中注重及时检查井点管有无淤塞问题,判断管表面潮湿度与流水情况,在死井数量>10%的情况下需利用高压水冲洗的工艺方法保障降水顺利完成,最大限度削弱其对于降水效果的影响。
        3.3降水效果检查
        将深井井点降水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用于保障地下室基坑的干燥度与承载能力。待完成基坑开挖处理后,针对边坡支护进行检测,确保位移速率不超过2mm/d,坡顶总位移不超过40mm,地面沉降数值小于50mm,并且保障地下室基坑的干燥度达标,在短时间内不会形成收敛问题,为工程安全性与地基稳定性创设有力保障,提升基坑降水施工整体效益。
        3.4降水结果的分析
        降水操作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井口、地面的高度位置,确定静态水的位置和测定模式。按照有效的抽水配置设备标准,确定试运行的操作电缆系统和管道位置,确保抽水系统整体的正常运行。按照抽水和排水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采集系统,逐步提高现场排水、过滤的效果,尽可能的避免水从局部渗透出去,对降水造成影响。尽可能的减少雨水将入深坑的情况,减少大气降水渗透的处理过程。基坑开挖前,需要确保10d左右的降水。降水需要保证正常的基本顺序,注重基坑开挖的整体数据操作,密切做好数据的监控分析,确保水位开挖的作业面合理性。基坑开挖操作过程中,需要调整降水的间歇性,逐步增加泵量和井位标准。在降水操作过程中,需要调整水泵,做好修复,调整井点位置,做好观察分析,做好记录。
        3.5积水井排水建设方式与改进创新
        如今,基坑建设的深度不断增加,已经可以达到20m。通常情况下,基坑的深度小于20m时,可以采取积水井和排水沟相结合的建设方式。在基坑底端设置积水井,利用水泵等抽水装置将坑内的水抽取到外部的排水沟中,以此来降低基坑内部的水位。这种降水方式相对容易,使用的设备也不复杂,成本低,设备的维护也比较容易,实用性好,在日常建设中使用比较广泛。需要注意的是,积水井和排水沟的建设距离应该最少在40cm,排水沟的高度也要比积水井高出50cm或者更多。积水井的设置也需要根据建设地点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井间距离一般在20~40cm,以此确保排水效果。另外,在积水井的底部,需要铺设一定深度的碎石层,以此过滤积水中的土壤颗粒,避免抽水导致土层结构被破坏。为了避免积水井的渗漏,现阶段很多基坑建设时都开始尝试和采用钢管焊制的积水井,这样的积水井密闭性更强,能够很好地避免渗漏。
        3.6施工前准备工作完善
        任何工程施工中,安全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安全性的基本保障就是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需要确保的就是建筑材料及施工设施的安全性,通过全面的检测工作,确保此二者完全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以便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因为勘测、计算等工作的质量都会对整体的工程建设质量产生相应的影响,为此,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极为重要。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考核之后,做到持证上岗。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水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施工空间的模式,调整建筑地上、地下的基坑降水设计效果。调整建筑工程设计标准,确定工艺设计模式,施工过程和降水效果,不断完善降水方案的合理调配,提升混凝土预制下的地基处理。通过有效的水压力作用,合理的调整施工现场的地质水平,确定地下水的实际情况,做好合理科学的配置,确保施工模式的可靠性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君诚.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03):208.
        [2]倪建英.降水技术在建筑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11):93,96.
        [3]张忠阳.建筑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水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