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   作者:文林兰
[导读]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栓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致残率的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血栓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致残率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8.2~2019.2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6例,抽签分组研究,43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归纳入实验组,而另43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归纳入对照组,分析和研究2种护理实施方案患者的致残率和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致残率得以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得以显著提高,神经功能评分也得以显著提升,对比数据经处理均符合统计学意义评价标准(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实施于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对致残率具有降低作用,适合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血栓;致残率;早期康复护理;神经功能

        急性脑血栓是一种因为脑血管形成血栓导致的疾病类型,其发病率较高,常发人群为中老年人,该病发病急、较差的预后,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将降低致残率作为临床重点,而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案极为关键。我院在医疗实践中发现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对致残率的降低有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该护理方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8.2~2019.2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6例,抽签分组研究,43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归纳入实验组,组中男、女比例为25:18,平均年龄为(64.15±2.75)岁(43~78岁),平均病程为(15.15±1.45)个月(2~18个月);而另43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归纳入对照组,组中男、女比例为24:19,平均年龄为(64.20±3.20)岁(45~79岁),平均病程为(15.20±1.50)个月(2~18个月),统计学处理2组一般资料中的数据,获得不符合统计学意义评价标准(P>0.05)的结果,可比性增强。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即常规饮食指导、常规健康宣教等,而实验组则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方案为(1)加强心理干预,急性脑血栓一旦发生,因为疾病严重和紧急的特点,患者难免会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为对心理进行缓解,将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对患者心理进行评估,尤其针对患者心中的疑问进行耐心讲解,运用鼓励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并让患者明确积极心态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性,并强化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使其多陪伴患者,多鼓励患者,以此将治疗和护理的配合度提高【1】。(2)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处于康复早期,康复训练可以在床上进行,对患者进行协助进行康复锻炼,主要锻炼内容为手臂支撑锻炼、腿部屈伸锻炼、翻身练习等,使患者手臂和腰腹肌充满力量,通过护理人员的协助,患者自己对躺下和坐起进行锻炼,充分锻炼好四肢力量之后,可以帮助患者下床锻炼,首先从站立开始,站立15min/次,尽量确保稳定站立,之后站立稳定度很高的时候,可以利用床边进行走行,这项训练熟练之后,可以借助拐杖进行走行,在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保护,避免发生摔倒;对患者上肢功能训练进行指导,重物提拉训练,重量要逐渐增加,之后指导患者进行精细动作,比如手指的动作等,将难度慢慢增加,促进关节灵活运用【2】。(3)加强对患者进行语言锻炼,如果患者发生语言功能障碍,需要加强语言训练,开始可以模仿,对简单词语进行重复练习,再逐渐训练句子,将难度增加,促进患者表达能力提升,鼓励患者多与亲人交流。(4)对患者饮食进行早期干预,告知患者少食多餐,饮食要慢慢地转变,流质到正常饮食转变,如果患者有意识障碍,要做好营养护理,避免发生营养不良情况,促进患者尽早康复。(5)对患者进行咽部训练,针对患者容易发生呛咳,难以吞咽的情况,尽量让其坐着进食,并鼓励其自己吃,慢慢食用,食物以粘状液体为主,将呛咳减少。
1.3评价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评价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统计2组患者的致残情况【3】。
1.4统计学方法
        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和计数数据验证分别采用t和X2,P<0.05为统计学意义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对比实验、对照组的致残情况
        实验组43例患者中发生残疾的例数为2例,致残率为4.65%,而对照组43例患者中发生残疾的例数为12例,致残率为27.91%,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致残率得以显著降低,2组数据对比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评价标准(X2=8.5317,P<0.05)。
2.2 对比实验、对照组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
        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得以显著提升,数据对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评价标准(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得以显著提升,数据对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评价标准(P<0.05),详情如下表1所示。
表1 2组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比较(±s,分)





3 讨论
        急性脑血栓由于发病急,且常常会有后遗症留下,因此其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受到很大的重视,而在临床治疗中将降低患者残疾发生率作为治疗重点,而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也正是如此。脑血栓的患病会损伤脑细胞,影响神经传导功能,以此导致残疾产生【4】。在患者康复早期实施康复锻炼,可对患者神经代偿建立进行帮助,最大可能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各项功能。在早期由于患者康复训练没有足够的能力,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训练,待病情稳定,可以自主训练,可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训练,以促进肢体各项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与张贤凤等研究中所得结果基本一致【5】。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护理4.65%的致残率,常规护理27.91%的致残率,可见,早期康复护理促进致残率的降低,同时优化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对提升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实施于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对降低致残率作用确切,适合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情情.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价值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336-337.
[2]罗志辉.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4):211-212.
[3]肖艺文.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临床作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17):70-71.
[4]刘家萍.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4):92-93.
[5]张贤凤.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及其NIHSS评分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04):696-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