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讨论大量输血患者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大量输血的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患者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输血;预防性护理;不良反应
输血患者病情危重,需通过及时大量输血,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但部分手术患者需要麻醉,在输血过程中受麻醉影响容易出现枸橼酸中毒、凝血异常、酸碱平衡紊乱、低体温、高钾血症、肺功能不全等输血不良反应,影响患者预后恢复[1]。本研究收集我院大量输血的患者80例,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大量输血的患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40)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1~66岁之间,平均年龄(43.5±3.7)岁;输血量在600~8100mL之间,平均输血量(4350±67)ml;观察组(n=40)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3~67岁之间,平均年龄(45.0±3.2)岁;输血量在500~8200mL之间,平均输血量(4350±62)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密切对患者生命体征、病情进展进行监测,详细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治疗操作。
观察组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输血前护理。
①根据医嘱提前准备好血液,抽取患者静脉血标本(2mL);认真填写血型交叉配血经验单、输血申请单,由输血科人员进行交叉配血实验、血型鉴定;②取血时注意对患者信息进行核对,包括姓名,住院号、床号、血型、血量、采血日期及交叉配血结果,严格把控血液质量,以上信息无误后,在提取血液;血液存在可疑情况时,均应仔细核对无误后,方能使用;检查血液时注意检查红细胞、血浆是否存在明显分界,是否存在血凝块,一旦发现血液颜色异常(如出现变红、混浊、泡沫),血细胞呈紫玫瑰色,红细胞、血浆分界不明显,则血液可能变质;另外,还需仔细对储存容器封口、标签进行检查,一旦出现封口不严,标签不清晰,则无法使用;③输血时为避免血液出现凝集现象,可在两袋血之间滴注生理盐水,注意切忌与复方氯化钠溶液混合滴注,以免血液凝固;输血前0.5小时,可肌内注射地塞米松。(2)输血中护理。①输血时需仔细核对血型、血量、日期、血液质量、交叉配血;②使用Y型输血器输血时,可在储血袋与输血器两端插入生理盐水,并在平针下方加塑料管,进行生理盐水输注,并对瓶口、储血袋进行消毒;③详细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输血方法、意义及目的,滴注通常时,关闭生理盐水调节器后,需尽快将储血袋调节器打开,并根据患者情况,对滴速进行调整,在输血卡上详细记录患者输血滴速、时间及姓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伤口渗血、体温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2检验,计量资料(±s)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n=40):5例出现伤口渗血,2例出现代谢性酸中毒,7例出现体温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0%;观察组(n=40):1例出现伤口渗血,1例出现代谢性酸中毒,2例出现体温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大量输血患者在输血后可能改变患者血浆蛋白成分、血细胞成分,容易导致患者伤口渗血、体温下降、代谢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因此,大量输血患者必须加强护理力度。
以往常规护理多侧重患者病情护理,由于缺乏全面性,患者配合度低,未做好风险防范,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而预防性护理干预在护理过程中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一旦患者出现低温情况,及时帮助患者做好保暖,并进行加温输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调整输血速度,避免输血速度过快,导致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加强实验室检测,以便及时对Hb、 Hct 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异常,进行处理,从而避免输血不良反应[2-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大量输血患者加强预防性护理干预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大量输血患者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孟玉.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大量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应用评价[J].当代临床医刊,2019,32(2):153-152.
[2]马飞雁.预防性护理对大量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25):172-174.
[3]宁正颖.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性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7,6(20):59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