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降低院内感染中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9年7期   作者:郑晨
[导读] 研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对于妇产科患者的作用与效果。

郑晨  妇产科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
 河南省周口市 466000

【摘要】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对于妇产科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我院接受并治疗的74例妇产科病例,抽选时间最开始由2017年12月直到2019年6月,把其中37例只接受常规护理的为A组,另外37例接受无缝隙护理管理的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在护理后,B组患者院内感染的总发生率对比A组患者更低,具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患者而言,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在保障其护理安全性的前提下,让院内感染最大限度地得到下降,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护理;妇产科;效果;院内感染
   在妇产科中,院内感染为其一种十分普遍的事件,如果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就会引起十分严重的并发症,无法保障患者的预后,并危害到其生命。为此,提升医生对院内感染所具有的防控观念、对各类易感因素进行全方位地防控与处理、增强管理,都是妇产科防控院内感染的核心[1]。文章抽选时间最开始由2017年12月直到2019年6月我院接受并治疗的74例患者,并对其实施分组,现在把有关的情况进行介绍:
1.对象、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出我院接受并治疗的74例妇产科病例,抽选时间最开始由2017年12月直到2019年6月,把其中37例只接受常规护理的为A组,另外37例接受无缝隙护理管理的为B组。A组年龄主要分布于19岁-49岁之间,平均(34.92±6.11)岁。B组年龄主要分布于20岁-50岁之间,平均(35.61±7.32)岁。2组患者各项基础资料在进行对比后,没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可作出比较,P>0.05。
1.2方式
1.2.1A组
   A组:对患者施予常规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服药方面的指导,并告诉其疾病有关的知识、所需注重的各项事项、治疗方式等,随时检测患者的身体情况、生命体征,让患者对护理人员更为信赖,且对康复更具自信心。
1.2.2B组
   B组:对患者施予无缝隙护理管理:
   (1)构建无缝隙护理管理团队:在这一团队中,主要就包括了具有十分充足经验的主治医生、护士长、护士等。护理人员对患者有关的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把握所有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个性特点等,据此制订出更具个性化的护理规划,并对各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以满足于患者的各项需要。
   (2)增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各项专业性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能够提升其职责意识、使命感,增强其防控院内感染的意识,并随时保持更为良好的工作状态,将患者当作核心,多多地与患者间进行交流,以随时掌握患者的各项需要,对其施予人文关怀,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
   (3)对护理管理的各类缝隙进行寻找与改进:提升护理人员总体的素质,增强护理管理水平与其质量;对医疗护理素质进行拓展性训练,邀请到资历更高的护理人员来对资历不够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定时对病房进行巡检,保障患者能够处于更为温暖且舒适的环境中,对于各类缺陷进行改进,提升护理的质量与其水平;在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期间,持续进行总结、思考,把各项控制标准进行优化,全方位地凸显出人性化关怀,随时掌握患者的各项需要,并尊重其生活方式,保护好患者的隐私,贯彻各项护理对策。
1.3观察指标
   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其院内感染的总发生率。
1.4数据分析及统计处理
   在本研究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一律以SPSS19.0这一统计学软件来实施处理,其中,2组患者护理后的院内感染情况一律用[例(%)] 来表示,选择χ2进行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反就是没有意义。
2.结果
   在护理后,B组院内感染的总发生率对比A组更低,具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院内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时所出现的一种感染,在妇产科中,患者总数较多,各类体液、血液等对室内环境都带来了影响,使得管理具有更多的困难。若没有重视妇产科所出现的院内感染,不但会使得患者治疗所需时间与花费有所提升,出现更多的痛苦,让护患间的关系更为紧张;同时,还会使得医院环境被污染,引发交叉感染[2]。近几年,各项新兴医疗技术得到了持续地提升,使得人们对医疗知识所具有的认识有所增强,对护理也给予了更多的要求。所以,怎样借助更为科学且高效的护理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十分关键。
   对于常规的护理而言,其各类方法较为简易,护理人员没有更强的责任意识,且资历也不够,处于这一前提下,更易引发院内感染[3]。而无缝隙护理管理指的是患者在住院至出院这一整个过程中被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地护理,其核心的导向就是患者在享受各类护理期间的需要,并将患者总体的满意度当作最后的目标。在进行护理管理期间,不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职责意识、使命感,增强其护理素质、能力等,防止引发院内感染;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的信赖与接受程度,让护患间的关系能够更为和谐[4]。本研究最后的结果显示出了,在护理后,B组患者院内感染的总发生率对比A组患者更低,由此证实了,无缝隙护理管理对于防控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无缝隙护理管理对于妇产科患者而言,能够在得到更为良好护理效果的前提下,促进院内感染的总发生率最大限度地得到降低,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参考文献】
[1]代云萍,邓富秋,陈慧,等.FMEA模式对妇产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控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06-4209.
[2]黄冠新,廖丹,班莉婵,等.目标性监测和综合干预对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5,37(3):398-400.
[3]张玉婷,金颖,郭搏.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20(1):57-60.
[4]孟云琴,何娟,陈求珠,等.洁悠神对住院妇产科留置导尿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3):3062-30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