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郑瑶瑶
[导读] 教育改革日渐深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
        摘要:教育改革日渐深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也日渐深入人心,在此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也得以凸显。对此,相关教学人员应当加强音乐教学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全方位提升音乐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策略

        在教学新形势下,教育创新与综合素质培养已然成为了当下的教育热点。音乐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相关人员需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心智发展重要时期,教育对其的影响要比其他教学阶段更为明显。而分析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可知,其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音乐教学本质的分析,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音乐教学也流于形式。对此,可深入分析教学过程,明确教学方向,实现真正的音乐教学。
1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1.1音乐教学目的不明
        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其并非专业性的音乐教学,音乐技能的教学并不深入。另一方面,音乐教学考核对学生升学成绩也并无直接关联。在此环境下,音乐教学目的便难以明确,其既不以提升学生音乐技能为目标,也不以升学为目的。
1.2教学活力不高
        小学阶段是学生启蒙阶段,也是教育的黄金时期。而在此环境下所展开的音乐教学却未充分抓住教育时机,进行教学创新,从而致使音乐教学流于形式化,音乐课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原因可从两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学生难以吸收理解[1]。第二,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教学方法无明显区别,形式较为单一,教学趣味性不强。在双重因素影响之下,小学音乐教学缺乏动力,教学活力不高,自然难以实现真正的现代化教育。
1.3音乐课堂教学欠缺趣味性
        音乐由于其独特的听觉属性,使得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度较高,但由于小学生对于兴趣的持久度较短,因此其喜欢属性仅仅停留在最初的学习中,能够形成长期的学习兴趣是音乐老师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然而现阶段的音乐课堂往往只涉及单纯的音乐理论教学,学生参与度较低,老师进行讲解时对于方式和方法的不注重,使得课堂趣味性较低,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较差,对于小学音乐课程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2小学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
2.1动静结合,营造良好音乐教学氛围
        在音乐教学中,应从学生特性出发优化教学策略,动静结合即“赏”与“练”并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并进行评价,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从而打开教学窗口。在此背景下,通过课堂交流,可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为音乐教学奠定环境基础。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播放儿歌、纯音乐,让学生进行赏析,如《菊次郎的夏天》这首纯音乐,来源于一部经典影视作品,讲述的是一群成年人保护一个儿童的故事。在赏析过程中,教师可先播放《菊次郎的夏天》这首背景音乐,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联想音乐背后的故事,继而再引入视频资料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进行哼唱,并可邀请学生进行钢琴演奏,从而实现动与静的结合。
2.2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丰富教学元素
        学生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在于音乐教学内容过于乏味,缺乏新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融入传统音乐文化,丰富教学元素。例如,可引入编钟,编钟在造型上较为独特,并且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通过编钟,可让学生更加了解音乐文化,其音乐素养也可在无形之中得到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编钟演奏视频,更加生动的展现编钟这项乐器。

同时,也可从传统音律入手,对此,教师可从“五音不全”这一常见词语出发,如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五音不全值得是哪五音吗?”通过提问,学生则会下意识的进行思考,继而可引入“宫、商、角、徵、羽”的观念,增进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2]。在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对音乐也会产生新的认知,其学习兴趣也会有所提升。
2.3故事教学,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分析音乐教学可知,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入故事教学法,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例如,在音乐课堂中,可让学生讲述一个故事,让其他学生为这一故事配背景音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事先准备歌单供学生选择。同时,也可让学生根据音乐讲述一个故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行故事评比,选取优秀故事进行排演,并和学校沟通,为学生争取演出机会。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能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通过故事教学,可让音乐更加具体的展现给学生。在此背景下,学生可从不同视角赏析乐曲,其音乐素养也可得到培养。
2.4积极开展“情境式”音乐教学
        为了更为充分的调动音乐课堂氛围和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音乐老师应当注重情境式教学的引入,通过创造相关的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感同身受获得心灵上的共鸣。同时,音乐老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资料搜集等的方式来引发学生对于特定音乐或者特定背景音乐的思考,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锻炼其思维逻辑性。比如,在教授《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一节时,可以首先设置类似于“小朋友们,你们有谁记得妈妈给你们讲的她小时候或者以前发生的事呀?”、“你记忆最深的一次与妈妈之间的故事”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主要围绕母爱的伟大以及所讲解故事的内容开展,最后在进行这一歌曲的演唱和示范,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从而以更丰富的情感进行演唱;再比如,在教授《咱们从小讲礼貌》一节时,可以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需要讲礼貌的情节以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讲礼貌的故事为开端进行歌曲的学习,并让学生通过歌曲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这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优秀品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5自然熏陶,回归音乐教学本质
        自然的声音是音乐创作灵感的来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带领学生感受自然中的声音,如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流水的声音、小狗的叫声等等。通过自然环境的熏陶,可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音乐,从而让教学回归音乐本质。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拓展教学思路,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倾听生活中的声音,如老人的叹息、商贩的叫卖声等。在此环境下,学生能感受到不同形式的音乐,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也可得到提升。
       
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创新需深入分析音乐本质,注重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对此,教师可采用故事教学并引入传统音乐文化,增进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同时,也可带领学生回归自然,感受音乐的不同形式,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创新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孔彩.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366-367.
[2]彭清露.创新教学,唱响未来——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戏剧之家,2018(27):166-167.
[3] 朱劲松. 浅议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北方音乐(11):118-118.
[4] 李娇. 试论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音乐时空, 2014(19).
[5] 连玉兰. 从"教学做合一"思想谈起——信息技术教学中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运用[J]. 黑河教育, 2017, 000(007):83-84.
[6] 金丽琴. “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思考[J]. 神州, 2014(5):-.
[7] 傅屹婷.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J]. 考试周刊, 2012(41):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