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创新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关键动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中学的语文教育中,也必须要添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教学了,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作能力,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时期,本文以中学语文教学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一、引言。
社会发展的灵魂是创新,是国家和民族长久兴旺的源动力。在过去,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太过单一,教学目标也很刻板,不注重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和综合发展,学生们的发展范围非常地有限,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国家也兴起了教育改革的风潮,老师们不可以单纯的只将学生考试的应试能力作为唯一的训练目标,而是要将教学目标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上,所以说,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根本趋势。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探究兴趣。
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所以想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首先就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兴趣,也就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中学生们对意识这种抽象的事物逐渐开始懵懂,因此,在初中阶段,老师们要积极正确引导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将发展创新思维变成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兴趣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想要孩子们主动追求新知识,主动去思考,去创新,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是关键。因而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去思考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那种“思维无定区”的观念,要将每一个教学环节细节化,知识化,赋予课堂灵魂,使课堂变得不再枯燥无味,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活跃他们的思维。比如课堂上总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会提出一些与课本内容无关的话题,这个时候,身为老师,不要急着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要鼓励这些勇于畅所欲言的孩子们,让他们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再给出比较官方的答案。让学生感到兴奋,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可以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
三、启发教学,利用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
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包含着世间万物,推动着世界的发展,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我们老师要明白想象力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启发孩子们的小脑袋,让他们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充分理解教材之外,还要掌握孩子们可以发散思维,体现想象力的点,便于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当即就能够通过这些来启发他们去思考,,多给孩子们一些独立想象的空间。教学活动进行的时候,老师们要抓住内容的内在关系,在重点部分作主要设计,形式具有新颖化,给孩子们提出具有思考性的启发式问题,让他们产生好奇心,从而老师再对其进行引导和探索,恰到好处地去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课堂上这种设问的方式,既可以传授知识,还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们的感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鼓励学生创新,及时给予肯定。
在中学阶段的学生们,他们还是有着小学生的好胜心,所以当他们做出某一道题,某一件事时,他们总希望自己的这些表现可以得到老师们的认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此时,为了鼓励学生们的积极态度,老师要对他们的劳动成果从个人到集体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在这一评价过程中,老师要挑出那些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并且给予高度认可,老师们要注意对有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学生不要打压,要保护这些“特殊”,在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创新成果进行表扬,这样可以积累孩子们的创新勇气,有助于让他们以更多的热情和勇气投入到以后的创新实践中。长此以往,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都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五、联系实际生活,在竞争中提高创新能力。
初中的语文外延性也比较强,语文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作文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具有可创造性的比赛,来联系实际,引发学生们之间的竞争,因为竞争也是有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因素,给学生们一些竞争的机会,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给学生们充分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尽可能的融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而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比如,在诗歌比赛的这样大型活动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长,让孩子们结合自身所长对文章内容进行创作,再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新课标要求下,尽可能全面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想法,将自己所想去勇敢的表达出来,老师也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去质疑,去联系实际,去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这就又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时,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去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尽可能多方位地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贾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陈丽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