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焕发生机 ——带领学生遇见婺剧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朱静
[导读] 戏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当中留下的瑰宝。
        摘要:戏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当中留下的瑰宝。让戏曲走进校园,既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留,也有利于用戏曲所特有的特点和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戏曲教学;婺剧;小学

         引言
        在中小学戏曲教学当中,剧本创作和表演是最常用也最重要的课程进行方式,戏剧策划和情景表演有利于放飞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戏曲的呈现方式,学生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情感,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或课程[1]。情感表达和气氛渲染,是婺剧的突出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当中,通过戏曲课堂教学参与,去模仿和表现曲中人物,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学生得以在戏曲学习当中不断丰富和塑造自身的情感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一、重视学生戏曲内容的理解
        让戏曲走进小学校园,很大的一个困难就是,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其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限,而婺剧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浓缩,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不同的呈现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困难,这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学习婺剧的门槛。要想让学生真正接受婺剧、了解婺剧,首先就要促进学生对于婺剧的理解。可以为学生讲解婺剧的来源,长远的发展历史和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更重要的是,对于要学习的剧目,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其内容,一方面可以与历史、语文等学科结合起来,例如曾在婺剧进校园展演中荣获市金奖的《苏三起解》这部作品,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先带领学生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排演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充分讲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让戏曲教学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培养学生对于戏曲的兴趣,让兴趣成为领路人
        戏曲课程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要想真正使教学效果落到实处,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和发掘婺剧文化的魅力。
        通过教师的现场表演,为学生提供最直观的戏曲体验,收集学生意见,找出学生最感兴趣的片段,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学习或者自主模仿。婺剧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复杂决定了其学习并不在一朝一夕,可以从多个方面切入,比如向学生展示婺剧表演所需要的各种头饰、服装,向学生展示婺剧表演经典的六大声腔,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接触和感受婺剧文化,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进入学习状态。
        现代自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戏曲教学提供了便利,在教师的解说之下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婺剧表演,让学生从声、色、演等各个方面获得感官体验,用浸入式的手法带领学生进入婺剧当中。
         三、儿童舞蹈经验与戏曲教学相结合,扎实学生基础
        小学时期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学习能力也处于发育状态,同时困难和失败所带来的挫折感也比其他时期更加强烈。结合小学生的心性喜好,将儿童舞蹈学习的经验融入传统的戏曲教学当中。对于基本功的训练,要求教师特别耐心,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普遍身体素质情况,多重复的前提下适当调整训练强度。技巧和能力的培养当中,灵活采用儿童舞蹈教学当中用想象力带动学生学习的方法,加强学生对于所学作品的理解,用游戏、模仿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先理解、再表达,不断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


         四、教学实例分析
        婺剧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学习情况,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改进。以曾在衢州第二套6届电视少儿春晚播出的经典曲目《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为例,分析戏曲教学的具体实践问题。
        在小学戏曲学习当中,教师起着主心骨作用,贯穿于曲目选择、人员安排、教学方法选择等各个方面。《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这场表演的准备初期,负责老师就开始做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工作,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给学生足够的信心,督促学生在日常的基本功中苦下功夫,并且有勇气和能力将日常的努力在表演当中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安抚家长,平衡好学生的戏曲排练和在校知识学习,在家长和喜爱婺剧的学生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家长明白戏曲学习在学生情感体验、价值观塑造以及满足感获得等多方面所具有的作用,以获得家长的支持。
        在平时训练当中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嗓音和表演特点,在帮助学生了解《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这部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后,让学生自由表达对于各个角色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年龄、特点和兴趣所在,结合学生日常的基本功练习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布置,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深化对于自身角色和戏曲整体情感和演出方式的理解,反复排练,以便学生可以将戏曲中内含的丰沛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将表演效果呈现到最好。
        由于学生年龄小,承受能力有限,在紧张的戏剧排练过程当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及时为学生疏导心理压力,排除生活上的困难,让学生时刻保持着最好的状态。同时又因为学生日常基本功训练和完整的戏曲排练毕竟有所不同,还要根据学生在反复排练过程中的状态和效果呈现的变化,及时调整人员安排和戏曲布置。
        由于这一时期学生的年龄小,能力和自主性都受到限制,整部戏曲的演出,在剧目挑选、角色安排、剧目排练、改动等一系列过程当中,负责教师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着较大的压力,这对于小学戏曲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心理承受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设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戏曲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在校科目学习,作为浸入式的声色表演,很难用具体的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戏曲的教学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充分看到学生在各自角色上的表现和进步。要摆脱以往传统教学当中用具体分数来进行教学评价和“一锤子”评价的方式,结合学生的日常训练状况,将学生基本功表现和进步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对于学生在演出中的表现,要看到不同角色和位置对于表演者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帮助以进步和发展。
        戏曲学习是理解力、感受力、表现力、感染力等综合能力的集合,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更合理的评价使学生看到不足和进步,促进学生在婺剧学习之路上的长远发展[2]。
         结语
        让戏曲进校园是促进文化传承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目前仍处于初期和探索阶段,这一时期是教师和其所带领的学生不断遇到难题、解决难题的过程。随着戏曲教学的不断落实和完善,其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共情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价值观的作用也将进一步突显。
       
参考文献:
[1]王添强,朱曙明.儿童戏剧魔法棒[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