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中的案例发生在我刚到学校工作的第一年,当时出于对学生的关爱和自身职责所在,我对一名暂时无法适应高中新生活而准备退学的高一新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逐渐适应高中生活,最终考取了理想的大学。通过对这起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我从中受益匪浅:既学到了处理类似事件的方法,又意识到了更好众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学生;班主任;教育管理
一、案例简介
2016学年,上学期开学一月后的一个中午,我的班里有一名叫小伟的同学来找我,他说自己很烦恼,想退学。通过认真倾听他的倾诉,我了解到:16岁的小伟来其他县份城市,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境良好,家庭生活很温馨。因为他是家里的独生子,所以从小备受父母宠爱,在父母精心呵护下成长,家中生活事宜均由父母料理。父母只要求他努力学习,无须承担任何家务劳动,甚至连衣服鞋袜也不用自己洗。上高中前,小伟就读于当地最好的初中,成绩一直很优秀,但中考没考好,父母又想让小伟去外县读高中,锻炼他的自理能力。便选择了离家较近的我校,并告知他学校很不错。可小伟到我校以后,才发现现实中的高中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我校位于县城郊区,环境比较艰苦。小伟说:“我来到这里已经一个多月了,看到的是拥堵的村道、尘土漫天的路面、狭小的图书室……同学似乎都不爱学习,课堂上有同学讲话、偷吃零食、打瞌睡……另外,特别是进县城只能走路十分痛苦,我真的不知道这三年将如何度过。”他非常想念以前的同学和老师,可是想想自己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他又不好意思与他们联系。再加上新生开学一周的艰苦军训生活,更是让小伟苦不堪言。他后悔来这里上高中,吃不惯食堂的饭菜、睡不着、成天想家,学习毫无动力。
现在小伟成天提心吊胆,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怕父母失望,他已完全没有了在家时的活跃,现在只有忧愁和烦恼。“老师,我实在是待不下去了,只想退学回家!”小伟低着头,哭着对我说。等他情绪稍微稳定后,我便劝他先回宿舍休息。
二、案例分析
作为班主任,虽然之前就在关注过这名学生,但了解得不太多,直到听完他的倾诉我才感觉特别痛心。我当时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不能让他退学,一定要帮助他慢慢地适应这里的新环境、新生活。于是,我分析了造成小伟同学不适应高中生活的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他对高中校园的期望过高,结果现实中的学校与想象的差异较大。同时远离父母,从而使他产生失望和沮丧等心情;二是他没有全面地看待同学和周围的事物;三是他没能正确的看待失败和挫折等。并开始有针对性的做工作。
首先,我先联系了小伟的家长,请他们到校看望小伟一次,同时做他的思想工作。另外,我又请了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老师给他做了三次心理辅导,让小伟明白:自己的种种表现都是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在新生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有的新生随着对新环境的了解、熟悉以及自我调节,经过两个多月时间便能基本适应高中生活。其间,我也多次与小伟交流谈心关心他各方面的情况。
其次,针对小伟同学看待其他同学和事物有些片面,造成他比较失落。比如他认为同学们不爱学习,但一定不是全部,不能将其视为所有学生的行为。对此,我专门请了高二年级比较优秀的几名同学,主动跟他交朋友,与他们多接触,教会他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多看事物积极向上的一面。
同时,我保持与小伟父母的联系,及时跟他们反馈小伟在学校的情况,我们共同对小伟进行引导教育。
再次,针对小伟同学没有正确看待失败和挫折的问题。我让他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一方面充实他的校园生活,另一方面多与他沟通交流,对他进行引导教育,使他真正从心理上接受学校环境艰苦只是暂时的这个事实。并且,鼓励他多与新同学交朋友,周末可以与以前的同学联系,不用掩饰自己的失落。同时,还让班委组织宿舍间进行互帮互助活动,大家形成“帮帮团”、“互助组”,同学之间关系和谐,让每位同学都感受到了来自班级这个温馨“大家庭”的爱。我也经常到宿舍查看关心同学们的生活。
两周过后的一个中午,小伟来找我聊天,我发现他改变很大,他说了一句使我至今难忘:“如果我们一辈子都惧怕失去,都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那么我们也终将失去发展的机会。这样看来,今天由于丧失带来的暂时的痛苦和不适应,换来的正是明天的飞跃。明白了这点,那么与其消极被动地面对新的环境,不如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杨老师,我不退学了!”又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就在高一上学期快结束的一个晚自习,小伟特意来到办公室找我,他说:“杨老师,非常感谢您这段时间以来的帮助!我现在已经基本适应这里的学习生活了!”记得那晚我们聊了很多,我发现小伟同学真的变了。时间飞逝,很快小伟同学毕业了,他不仅获得了学校“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称号,还顺利考取了省内一所重点大学。
三、案例反思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处理,我从中受益匪浅。在处理类似学生的问题时,我们要积极地营造理解宽容的外部环境,积极主动地和学生做朋友,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使学生愿意让你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在帮助学生走出心灵沼泽的过程中,要始终以一种“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切忌指令和说教。
首先,教会学生做最美的自己,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身心理素质。鼓励生活中有类似小伟同学这种情绪的中学生学生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身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使情绪恢复到正常状态。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及相关培训,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充分发挥班集体、寝室和同学的作用。第一,独木不成林。把个别学生放在全体中一起进行教育,集体的帮助是改善问题学生所处社交环境的一种方法。因为像小伟同学这样的学生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而集体中恰好有他们可以学习的榜样。第二,提倡朋辈辅导的介入。要让同学多和问题学生接触,切忌采用孤立政策,使他们游离于集体之外。鼓励他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让后进生感到自己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是集体不可缺少的一员。第三,还可以通过先进帮后进的办法。指定一名或几名品学兼优的同学共同帮助一个后进生,让他们多接触,一起参加活动,在自然的接触中,潜移默化的帮助后进生解决思想、心理上的问题。
再次,给予问题学生及时正面的鼓励。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微笑、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束赞许的目光都会产生神奇的力量,从而使他们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期望,进而产生报答老师帮助同学关心的责任感。自信、自豪与责任感同在,就可以激发起他们得烈的上进心,并且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即越有进步、上进心越强;上进心越强,进步越大。
最后,重视家庭教育,呼吁社会关心。家庭教育十分关键,我们教师所做的就是平时多接触学生家长,家校教育达成共识,促使其子女协调发展。及时反映像小伟同学这类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心里时刻充满“爱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