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真人教育”与“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0/6/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期   作者:陆畅东
[导读] 小学学段数学教师要多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情境
        摘要:小学学段数学教师要多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学情境,改进上课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在一系列小组合作、课下探究等活动中提高学习能力,挖掘学习潜能。本文将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浅要分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真人教育”与“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方法;三年级数学
1.开展“真人教育”与“生活化”教学方法探究
        教师要通过生活化教育,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现代化人才,并通过一系列课程改革,摒弃传统应试教育唯分数论弊端,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千人千面培育学生多样化个性。通过深入推动数学课堂育人模式转型,使学生拥有数学核心素养,拥有数学关键能力和数学知识建构。
1.1数学课要好学又好玩
        教师要从生活出发,提高数学课堂趣味性。在小学阶段,学生好动,对世界有浓厚好奇心,教师要通过一系列趣味性数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课堂专注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为例,在编者按部分,着重强调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单元内容章节中,时分秒时间概念、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测量、长方形与正方形几何体……无不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再落脚到生活问题,学生是开展数学课堂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性,引导学生生活中发现数学,使用数学。教师在讲授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彩纸,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折彩纸获得若干长方形与正方形几何体,再让学生用小标尺测量折出来几何体的长度与宽度,培养学生物体几何周长的概念。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同点与不同点认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归纳描述出这两类几何体的特征。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及学生家庭中普遍存在的数学资源辅助开展教学。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课后作业部分如果只拘泥于试卷习题将干瘪无味。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完成数学实践习题方式,将学生分成三组,一个小组负责计算学校花坛周长,一个小组负责计算学校篮球场周长,一个小组负责计算班级教室周长,先计算出正确结果的小组,每位成员将获得数学奖励券一张,可以用作兑换爆米花、酸奶等小零食,也可以兑换量角器、圆规、橡皮等常用文具。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数学计算,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意识,能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生活与数学间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与数学逻辑思维,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刻苦钻研的数学精神。
1.2小学数学减负刻不容缓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减负新规,要求全国各地深入查处针对语数英物化生等学科的培训机构超前超标培训行为。根据新规要求,各培训机构在开展数学课程培训时要以教材为标准线,禁止使用过于偏门过于复杂过于繁复奇怪的习题,机械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以数学科目为例,新规中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分为1-3年级、4-6年级、7-9年级三个层级,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方面出发,明确规定超标内容。按照规定,在小学三年级阶段,四位数及以上加减法属于超标内容,严禁对学生施加过多课业压力,超前开课。
        小学阶段学生处在身体发育关键时期,教师不能用繁重的课业压力将学生困囿在书桌前,凭空增加学习压力,导致学生滋生厌学情绪,不利于长远发展。在湖北宜昌,全市近400所义务教育学校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从日常课时出发,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时间。通过对课堂40分钟增质提效,课下布置科学合理作业,构建全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学校与家长间沟通的桥梁,家校合力形成育人共同体,课堂内外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帮扶。
1.3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营造情境化数学学习氛围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教师要终身学习,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用人格化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在小学初级阶段,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学校要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深入推动作用,不断提高学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装备数量,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提供好的技术帮助。通过远程教育系统,推动中小学语数英等学科教学改革,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小学阶段数学有大量需要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知识点,教师通过多媒体信息手段,能够拉近学生与名师间距离,通过在课堂播放知名数学教师的讲课视频,能给学生提供更多解题思路。在讲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时,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大量生活中位置相关照片,为学生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拥有东西南北方向感,并掌握辨认方向的方法,发展空间位置观念。像太阳初升图、学校平面地图、北极星指示图、当地公交线路图等都是可以在PPT中展示的资料,能深入帮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提高在生活中运用位置方向数学思想的能力。
结束语:
        现代社会人们运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越来越普遍,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拥有全局观,能对纷繁世界里的复杂现象抽丝剥茧找到主要矛盾并予以解决。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通过“真人教育”与“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喜爱数学,乐于钻研,拥有良好的数学认知。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2019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21.26万所,在校生高达1.54亿人。小学教师任重而道远,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如何培养教育好这一亿多现代化强国事业建设者追梦人,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大事。
参考文献:
[1]汪钊锋.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新教师,2018(1):61-62.
[2]钟文静.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培养尝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8):62-62.
[3]张宗艳.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19(14):139-140.
[4]张春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和策略[J].数学之友,2017(24):26-27.
[5]李小红.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精品,2020(2):090-0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