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网配电智能化规划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既考虑到用户用电需求和要求,也要考虑到配网系统的功能建设,如此农网升级改造效果才显著。目前的配网智能化改造现状并不理想,相关人员还应基于这些现状,做好不同地区的农网智能化设计建设工作,使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农网配电效果安全可靠。此外还应针对配网改造中的难题,提出创新改造措施。
关键词:农网智能化;配电区建设;有效措施
1 引言
自十三五启动以来,国家对农村的新一轮的改革号召力度越来越大,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对农村建设的主要原则与目的。在此背景下,对农村电网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自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以来,国内几大公司在对农网的投资力度上均有所提升,加速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成为了许多人工作的主要内容。而如何智能化的建设农村电网就成了目前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总之,在时代潮流的主导下,农村的智能化建设成为了必然发展的趋势,而农村智能化的基础就是农村电网的智能化,也是我们现在工作的主要目标。
2 农村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农村智能电网装备建设
主要有智能配电开关、智能变电站和智能配电设备。从作用来看,智能配电开关可以实现非平面接触结构开关操动机构、断路器、气体绝缘开关和固体绝缘开关的智能化;智能变电站可以优化农村电网检修、实现变电设备的在线监测,提高电网在线管理的能力;智能配电设备是指通过引入智能化的配电柜,完善智能电网建设的基本需求。
2.2 自动化与优化运行建设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离不开低压电网统一采集与交换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有效提升电网防护系统。在自动化和优化运行建设中,一方面要注重智能决策系统的建设,对农村电网实行配网、调控和管理等;另一方面,要强化节能配电设计,强化风险预警,确保农村电网的可持续运行。
2.3 智能通信建设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广电力线数字载波通信装置,建立健全电力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促进农村电网智能化的发展。
3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现状
3.1 对农网配电负荷难以把握
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是如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多数农村,对于农网配电的管理都较为疏漏,管理能力不好,使智能化电网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农网配电负荷的预测方法有许多,不同地区的预测方法不一致,不利整体农网配电负荷的预测和电力分配,还有在改造过程中,有的农网配电的基础设施不达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缺陷,都会让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在农网配电中应用实施困难。在一些比较落后和偏远的农村,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更是困难,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
3.2 供电能力不均衡
在农村配电网络中,由于农村供电具有很大的难度,再配电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理条件、交通情况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使供电难度大幅提高。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大幅提高,而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各家各户都添置了很多生活电器,这些电器的耗电量极大,这就导致了农村电网的压力大幅增加,很难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出现电力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此外,农村用电户比较分散,很多用户距离配电站较远,这就需要很长的一支线路来支撑电力供应,很容易会导致出现供电能力不均衡的现象,给电网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难度。
4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措施
4.1 完善配网智能化设施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目的是提高配网的智能化程度与可靠程度,这些目的需要依赖信息技术及其他的网络技术。相关人员需要利用这些技术完成用电信息采集以及供电系统检测监测工作,相关的智能化设施会为这些数据提供共享应用平台,相关人员要利用智能化设施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悉用电系统的负荷变化情况,还要借助这些数据完成农网配电分配设计工作。综合以上种种工作任务,都离不开智能化设施的辅助,所以相关人员在农网智能化改造中,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相关的智能化设备种类齐全,数量得到满足,性能和质量也得到保证。在智能化建设改造中,相关人员要定期对智能化设施以及供电系统进行检查,看智能设施是否有更换升级的必要。当供电系统智能化要求提高时,比较落后的相关设备就要面临淘汰结果,相关企业还要及时更换操作灵敏度较高、智能化程度高的设备。如此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运行才安全可靠。
4.2 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
对农村配电进行智能化改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农村电力供输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还能够有效提升智能化供电能力,使农村居民的用电需求得到满足。由于农村供电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在进行电力供应的时候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电力的正常供应,停电现象非常常见,而经过智能化改造后的农村配电网络,则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少停电频率,使电力供应更加稳定可靠,使人们的用电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在对电站进行建设之前,首先需要对电力负荷进行预测,根据当地的用电情况来进行电力设计,在确保其能够满足居民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电力负荷,避免电力过剩的情况出现。此外,应当建立一个智能化的供电控制系统,确保电力分配的合理性,为人们的用电安全提供保障。
4.3 农村电网管理模式的改进
在农村电网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可以运用现有的农村地理位置与环境信息以及农村电网运行管理技术,来建设农网数据统一管理平台,对农村电网进行现代化、专业化的管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构建科学的农网管理模式,并统一管理农网数据体系,以确保信息统计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为农网运行生产执行等各项工作提供工作平台。其次,对于农电业务监管及分析技术应建设合理的农电企业发展战略体系,以统一的农电业务监管模型支持供电企业各项经营指标分析,做到能够为农村电网的智能化建设提供有效数据。另外,需要积极开发农网分布式地理信息平台,确保配电设备有序运行,优化组织调度与用电路径。
4.4 提升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
在对农村电网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不断升级高级自动化系统主战以及通信设施和安装监控设施等,通过智能化平台,诊断农村电网发生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故障类型、通过智能保护装置有效切除故障设备,从而缩小停电范围,来提高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不断建成高级配网自动化监控运行维护体系,以实现安全预警、故障应急处理、自动化监测、自控等生产管理智能化。
5 结束语
电力配网智能化改造是现在电力系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农网配电的改造是电力企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其能够有效提高农网配电的供电水平,减少农村的停电现象发生频率,提高人们的用电质量。因此,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对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重视,采用先进的改造技术来对农网配电系统进行改造,从而使农村的供电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国明.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J].民营科技,2017(08):272+275.
[2] 王鸿桦.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8):40-41.
[3] 蒋昕儒.关于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思考[J].西部皮革,2017,39(04):83.
[4] 蒋淳舸.关于当前农网改造中智能化农网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7,3(01):101.
[5] 陈彦霞,王猛,吴伟.浅析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53):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