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我为例浅谈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卢伟
[导读] 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摘要: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课标体系下,为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要增强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又要充分调动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课程标准 基础 热点 学生主体
        历史教学是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汲取历史的智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特别是高三历史教学就是直面高考,可以说一切为高考服务。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存在无的放矢现象,尤其是教材和高考更是脱节。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自身平时的高中历史教学有如下思考。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教学质量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制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人格力量等,为更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应从如下工作入手: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变化,把握历史教学脉搏。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颁布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总结21世纪以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经验,充分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努力将我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修订成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新课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公布,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结合现阶段高三历史复习任务,在强化备战高考以及历年高考真题模拟题演练的同时,我们要以立德树人为高远目标,努力渗透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近几年高考考试大纲中对于历史素养比较重视,也作了着重强调。以2019年为例,在高考中对新课标渗透非常明显,全国卷Ⅱ第26题以宋代理学家程颢的诗歌为切入点,要求考生结合程朱理学的相关知识对传统诗歌进行鉴赏,将审美活动融入试题的作答过程中,引导考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全国卷Ⅰ第47题以全国劳模、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的生平事迹为素材,引导考生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二、回归教材,从基础夯起。

高中历史教材在编排时限于教材设置和课时安排,更多的是有关历史客观规律、历史经验教训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简单描述,无法做到细致描述,因此教师在上课中必须大量补充延伸和拓展,这样就导致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感觉教材过于简略。长期下去,不仅教师会产生对课本的分析和解读的疏忽,而且也会让学生对于课本的关注度就会降低,从而使教材在教学中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其实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材是连接在师生之间的平衡木,它不但界定教师教的任务,也界定学生学的任务。因此要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分析,同时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如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插图、注释等等,鼓励学生仔细研读,展开多角度思考甚至质疑,来提升思维品质。
        三、隐性引入热点,历史照亮现实。2019年全国卷Ⅰ第41通过展现四个国家钢产量的变化情况,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国卷Ⅲ第25题,涉及有关丝绸之路历史研究的新视野;全国卷Ⅱ第41题,涉及晚清海关方面税收的近代化转型。从近年高考题中可以看出,高考历史更加关注社会热点和学术研究成果。历史考查从来都跟时事密不可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形成开放的意识、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强调学生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参与者、学习者,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虽说学生是教学主体但是也缺不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教师将对学生的引导分成如下几个方面去规范引导:第一,规范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以及发现问题能力,自觉梳理课本基础知识并发现问题;课堂中充分启发学生积极性,及时反馈学生课前提问,养成边听边记习惯;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完善课堂笔记和知识架构。第二,针对平时训练、考试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做到边读边画边思考,做到阅读有痕、思考有据;在答案形成时做到有理有据有节即依据课本知识将所思所想用历史语言进行序号化段落化完整表达;修订答案时运用不同颜色笔完整记忆,并分析两者之间差别,明确表达欠缺处。第三,对错题集的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薄弱或者典型环节进行错题整理,错题集上既要有错误选项及错因,又要有正确答案和正确分析,在整理中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方向、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核心素养为核心、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充分体现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