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历史教育渗透艺术核心素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马丽娜
[导读]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特别重视艺术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包含古代到现代艺术成就的相关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特别重视艺术素养的培养,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包含古代到现代艺术成就的相关内容。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目前,社会需要的全能型人才,中国学生发展便更加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具备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素养,而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途径。
   关键词: 高中历史;艺术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教师更关注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艺术专业教师更关注艺术核心素养的养成,不能做到二者间的有机结合。但一方面,历史教材中思想文化史的内容日益重要,另一方面,部分普通高中办学过程中艺术教育特色日益彰显,其中的文化艺术教育,更是开展学校美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极好途径,尤其是为高中艺术生的历史教学提出了很多可参考的建议,对历史教学中渗透艺术核心素养总结出若干策略,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一.普通高中历史教育渗透艺术核心素养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年,在充斥电视屏幕的部分选秀类节目当中,部分年轻艺人们对中国文化底蕴的欠缺、在价值观方面所体现出的低俗,实在是令人瞠目!从高中生本身来看,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形成。
        2.有利于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养成
        历史教学中所包含的文化史内容,如中国书法、音乐、舞蹈的发展历程等知识,能让学生更好理解艺术的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情怀,增强人文底蕴,更有利于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养成。
        3.有助于促进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教学
        艺术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其不仅仅可以通过舞蹈、曲艺等这些艺术类课程进行实现,其还可以通过其他学科来进行艺术教育。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就可以结合历代的文化艺术瑰宝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美,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
二、普通高中历史教育渗透艺术核心素养的策略探析
1.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意识--使得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学生对于学习是不是表现的很主动积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否充足。如果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比较大,那么他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很高。当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很高,学习效果也会很高。


        如《文艺复兴》一课中,以文艺复兴前后艺术作品作对比,贯穿对《创造亚当》“人神之距”的三次解读,在品味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中,引导学生在品鉴文学艺术作品中探究社会变化,剖析当下现实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被置身于艺术作品的情境之中,很容易将艺术与文化结合,产生共鸣。这样就顺利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艺术的认识,让整个教学课堂可以变的更加具有活力。
        2.找准文化内核,唤醒学生的建构意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高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课堂效率不高、学习被动、难以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等问题。从艺术素养入手,结合艺术专业,让学生可以对历史这一门学科产生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接知如接枝”是陶行知很有名的比喻,这个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对新的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把学生实际经验作为根,并把经验所发生的知识来做枝,这样其他的知识才可以更好的嫁接上去,这样其他知识也就可以成为新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核心素养时代,强调教学联系现实生活情境,艺术作品的背景信息、艺术家逸闻铁事、教科书上的权威解释等,让学生对文化和生活的关系进行思考。文化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文化是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例如,讲授《古代中国文学与艺术》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生活情景中理解文学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明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决定艺术,一定时期的艺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在联系中,唤醒学生建构新知的意识,
        3.凝练教学主题,唤醒学生的思辨意识-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
        凝练教学主题就是要梳理知识、整合教材,同时,主题要明确。当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设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主题教学”不仅可以让老师把各个知识点进行贯通联系,还可以让历史课堂变的更加具有育人效果。
        如《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一课,重新整合教材内容,通过史料、故事与名言的引入,层层推进,深入浅出。从初识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之美、人文主义之源、人文主义之思四个层面,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突破对代表人物思想的解读;形成对人文主义内涵的立体把握;探究古希腊产生人文主义精神的原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思辨中珍爱自己、思考人生。
        教与学,从来都是互相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起自己的求知、思辨等意识。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对学生身心进行滋养,同时让学生可以以史为鉴,建立起自身的健康核心价值观。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梅英. 历史教学中如何唤醒学生“乐学”的情感[J]. 新课程(中旬),2013(03):145.
[2]朱翔宇. 打造历史乐学课堂的教学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2014(01):94.
[3]陈春露:唤醒艺术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