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课导入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张天龙
[导读] 历史课程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色彩,因此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可以实现对学生基础知识点的传授外
        摘要:历史课程具有一定的人文性色彩,因此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可以实现对学生基础知识点的传授外,还可以展开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所以历史课程也逐渐成为了初中阶段的重点课程。而为了保持历史课程上的高效教学,教师可以采取导入法展开教学,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与课程积极性的激发与维持,使学生能够在历史课程的讲解过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水平,得到历史方面综合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导入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改革理念与策略,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改变“灌输式”教学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不一样的,每节课都需要有一个衔接新旧知识的环节。而新课程的导入就起到了鏈接新旧知识的作用,有效地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因此,对初中教学新课导入进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对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历史新课导入的问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开始认识到新课导入的重要性,也在新课导入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与努力。但是历史教师在新课导入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初中历史新课导入方法较单一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是依旧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与有效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教师运用新课导入,可以给初中生了一个缓冲的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注意力从课堂外转移到课堂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初中历史新课导入师生互动较差
新课导入要有趣味性、针对性、关联性等。导入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初中生提供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因此导入必须具备趣味性。针对性是为了防止在导入时过于盲目分不清重点,给学生造成思维混乱,帮助学生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关联性是因为导入不仅仅是为开启新课程的教学,也是为了陈述旧的知识,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师生之间进行互动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想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是需要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的。师生之间形成密切配合后,可以提升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流畅度,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语言甚至一个眼神就能意会。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教学的设计
        (一)时事导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时事导入的作用十分的大,而借助时事导入教学之时,老师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即时事与教材内容有极强的关联性;时事内容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适时适宜的进行时事导入。

比如在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内容时,老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可以先搜集与摘录与之相关的新闻与时事,选择合理的内容进行新课导入,这样的时事导入方式,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新知学习欲望。在学生兴致高昂之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导入到新课讲解环节,并向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即唐朝与那些国家有交往?为何当时对外交往会如此频繁?当时的对外开放与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否存在区别?
        (二)图像、视频导入
信息技术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图像、视频运用到课堂导入教学环节中,相信只要合理运用,必能够更好的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推进。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相关内容之时,在课堂导入教学环节,老师就可以播放在网络中搜集到的相关视频片段,如“虎门销烟”视频等,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虎门销烟是由谁主持的?当学生回答出林则徐之后,老师就可以和学生共同走入到这段历史中,感知当时人们所经历的沉重生活。此种视频导入方式,不仅能从听觉和视觉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学习热情,必能更为显著的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三)悬念导入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还十分的强,老师不妨利用学生此心理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方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不竭动力。为此,老师需要合理运用悬念导入方式,以此来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相关内容之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悬念,还记得在“盛唐气象”中我们提及过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句吗,其实此首诗还有后两句,“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为什么前后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大家想知道吗?这样的悬念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到探究学习中,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
        (四)驳论式导入
针对学生熟悉的影视剧的虚构创作提出问题,或摘取历史小说中的错误树立靶子,再通过驳斥,可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知欲。如讲《宋元时期科技与中外交通》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小说《三国演义》里曹操率残部败逃华容道时,‘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三国时期,火药是很少有人知道和运用的。既然没有火药,怎么会出现‘一声炮响’呢?”“火药到底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又是什么时候广泛用于军事上的?今天通过我们的学习,你们将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样成功的引起了学生兴趣,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三、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巧妙的设计导入教学内容,有助于教学质量及效率的不断提升。为此,作为初中历史老师,必须要对初中历史课堂导入的现状、原则及举措进行探讨,这样才能确保初中历史教学得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戚晓芬.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恰当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115+117.
[2]陈莹.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8):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