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程安清
[导读] 近年来,高中地理课程的改革正逐渐深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要:近年来,高中地理课程的改革正逐渐深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强化其地理思维和个人素养。在此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提问就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进行方式和方法上的创新,引导学生在地理知识探究中,可以获取知识内容,并有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教师要将学生学习与核心素养做有机的整合,以此提高提问的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能够有效发挥,实现全面教学培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核心素养

前言:核心素养的提出改变的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目标,而当前的教学方式上也是以学生为主,让其做探究性的自主学习,而课堂教学提问是引导其高效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理解记忆,需要有多理解和认识,并建立地理思维模式,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就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其中,以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和能力成长的过程中有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注重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改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下的全新教育目标,可以推动综合素质教育的精准开展。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1]。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与人和谐共生发展观念的概述,综合思维是多维度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区域认知是地理问题解决和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地理实践力是知识的应用和地理学科认识的升华。从内容行可以看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让学生认识地理、学习地理、应用地理,并且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获得个人思想认识的提升。因此,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将之落实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提问需要方式上的转变,让学生能够在提问下做思考探究,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问题的思考获取素养的内容,所以在提问方式上要关注学生差异和提问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在提问下做出自主思考,从而对核心素养有所认识。
        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有一定的差异,而学生如果在课堂中只是等待式的学习,那么也就没有思维思考的进程,无法感受核心素养的内容[2]。所以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能力差异,以递进的方式进行提问,使学生的思维都能融入到对地理知识的探究中,这不仅能加深知识理解,而且在思考中也能逐渐有观念和能力上的改变,从而保证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例如,在《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中,教师就提出“地域有什么样的区别?农业的发展条件是什么?区位对农业有什么影响?”,让学生依据问题去做探究性的引导,触发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而在课程最后则提出“能否让农业持续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措施?”的问题,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和应用能力,使其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能够得到提升。在循序渐进的课堂提问方式下,教师还要做提问环境的营造,多让学生基于问题做多样化的阐述,鼓励和表扬做综合思考的学生,并且引导学生将提问下的回答做出讨论和总结,以此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也让学生在提问下的思维得到交互,强化自主学习的引导,也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师的提问回答中,完成知识理解。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方法
        提问方法是主导学生课堂学习和提升素养的核心,教师要把握提问内容,重视知识延伸,结合素养内容,让学生在提问下学习知识内容,提升核心素养。
(一)根据学情设计提问内容
        高中生对于地理知识并不陌生,并且在初中阶段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但是学习能力和兴趣有一定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下的自主学习比较明显。因此,教师在提问内容的设计上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对问题探究兴趣的激发和解问中的知识有效理解[3]。在兴趣激发上,提问的内容设计要切合实际,并保证学生能够有所体会,使学生有想法,并能够主动的进行解问思考。例如,在《气压带和风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飞机在空中为什么要飞的高?”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也让课程知识能够得以有效导入,从中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在问题内容的目标设定上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和地理与人的联系,使学生能够进行思考,学会全面理解地理知识,培养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师的问题内容就要贴近生活,设置问题“我国大西北为什么贫瘠?有什么样的特点?其形式原因?”,这样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就能体会到荒漠化防治的重要性,有助于知识理解和应用的意识养成。
(二)课堂提问注重知识延伸
        在课堂提问中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就不能只关注到教材内容上,要让学生的思维理解得到延伸,所以在课堂提问的方法上要多做反问,设置大的问题范围,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的讨论,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让素养内容可以在知识探究中得以体现,被学生所接受。例如,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这一课,教师在提问中就可以先提出“中国有哪些可持续发展战略?”,学生在回答之后让其进行组队,在提出“这些战略的实践有哪些具体的方法?”,让知识得以延伸,增强学习体会下促进素养的吸收,也加深知识理解。
(三)把握素养核心引导探究
        针对核心素养的课堂提问还要渗透素养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对素养有所体会。比如地理实践力就要提问中结合生活,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的提问就要让学生探索和创新,人地协调观的提问则注重人类活动和地理变化的关系,区域认知素养要做地理区域中人类活动的分析提问,以此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也提高素养培养效果。
结论: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综合素质提升,也能实现知识的有效理解和能力的成长锻炼,这需要教师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并在提问的方式和方法上做出革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保证提问效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提问下的状态,以做教学调整和反思总结,保证课堂中的学生积极主动,在提问的引导下做高效的学习,有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小妹,陈昌文.地理核心概念在高中地理知识中的表现及教学实施建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02):82-85.
[2]曾赛珠.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3):240-241.
[3]张国斌.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改进[J].名师在线,2020(06):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