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特点,分析了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从项目规划、招投标、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竣工交付以及备案等环节进行了统筹研究,分析传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应的建筑工程管理单位加强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流程;改进
装配式建筑施工方式类似于“积木拼接”,施工单位先购置已经预制好的建筑构件,后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装配施工。和传统的拼接工艺技术不同,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注重设计标准化以及施工装配化,整个施工过程也具有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等特点。
装配式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环节有项目建议书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阶段、采购阶段以及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设计阶段分为初步设计、施工图以及装配式结构、构件加工图设计等内容;采购阶段关系到后期建筑产品的质量,主要内容有采购相应的建筑原材料、生产设备以及施工机械设备、工器具。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成型的实践过程,和传统的施工流程不同,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分为了预制构件施工和现场安装两个阶段。施工内容有基础、主体结构、装置装修等内容。竣工验收和传统的建筑项目类似,不过二者的规范标准可能有差异,需要施工单位对比分析。本文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流程进行以下研究分析(如下图1所示)。
.png)
(图1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流程)
1.施工决策阶段(项目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装配式建筑工程是国家城市化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改革重点,很多城市都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了对应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推进措施。但是,一些施工单位在执行时候缺乏综合性的考虑,多注重建筑工程项目的后期投产效益,忽略了建筑产品生产周期、质量、工艺技术等影响。
对此,建议对应建设单位在制定项目计划、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建设发展要求,强调装配式建筑总体规划可行性,在全国实行的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环境下,先咨询工程风险、工程损益后,对比多个方案,并在传统的可行性基础优化改进,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可实施性。
2.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优化改进分析
针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现状来看,装配式建筑项目在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也就是将传统设计、施工分阶段招标模式转化成工程总承包模式。建筑行业内部也逐渐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当做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代表。与此同时,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运行推行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首先,需要管理的部门多;其次,大多城市都没有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最后,能够真正承接总承包业务的企业数量不多。对此,建议建筑工程行业应当及时建立和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并从项目的各项管理建设要求,控制好招投标条件,确定正确、公平、科学的评估方案。
3.施工阶段改进分析
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关键点,对应的施工人员应当做好建筑施工设计、生产监督以及施工建设、监督管理和验收管理等工作。目前,建筑工程单位的生产和施工质量管理问题都较为突出,且因为装配式建筑多是将施工现场转移到了工厂中,因此预制构件的生产管理也需要纳入施工管理的考量内。对此,在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环节,施工人员要了解生产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确定承重构件的质量,加强材料监督、检验工作。其次,在建筑工程安装环节中,要积极完善各种预制构件的进厂验收、吊装生产以及进度控制和核对、套管灌浆施工等流程。要做好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成品保护以及钢筋连接对接和密实度检验等工作。
从施工阶段改进角度来讲,要想充分利用装配式建筑工程模式提升施工质量,建议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依据施工图审查结论办理施工许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依据施工图审查结论办理施工许可、施工登记,加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二是增加施工组织设计的专家评审环节,管理部门可明确由工程总承包单位或施工单位牵头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技术方案可靠性、安全性、可行性等,保证验收标准和工期的合理性。三是加强装配式建筑生产质量管理。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明确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的工作分工。建议在现阶段较为普遍实行的构件出厂出具合格证、构件进场验收、现场安装首段验收、管理部门定期检查和抽查等手段的基础上,建立诚信自律行为准则,促进企业开展自律管理,减少劣币驱逐良币行为。四是加强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监管。管理部门应研究发布《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监管要点》等文件,定期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质量检查,确保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及相关文件规定要求。
4.竣工验收阶段的优化
对比传统的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同步施工装配混凝土特点,施工前期工序完成后要及时和后续的装修施工跟进,实现交叉施工,以此来减少和压缩整体工期,减少管理成本以及时间成本。目前较为常见的住宅验收方法是完成整体结构封顶后在进行后续工作,这也对发挥交叉施工造成了一定影响。
5.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施工单位要想真正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发展,必然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在工业化建设背景下,建筑产业正迈入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经济化生产的时代。传统的人工监督、纸质图纸施工已经逐渐被现代信息技术所替代。现有的BIM技术正在被不断完善,各地建筑信息化管理也存在较多问题。针对项目规划设计、采购施工、竣工验收以及各方面对比分析,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管理也出现了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处理效率低和工作方式落后的问题,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真实实现装配式建筑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
从现代信息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的利用现状来看,通过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平台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采购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和交付全过程也得到了对应的改进。依托于BIM技术、物联网平台集成应用,可为施工单位构建一个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管理环境,也能过提高不同建筑主体之间的协同管理质量,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重要的价值基础。其具体的应用改进建议如下文所述。首先,鼓励企业做好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生产、施工管理;其次,做好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及时上传装配式建筑面积、结构体系和生产进度治疗,为对应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提供施工依据。最后是建议施工企业做好施工原材料、原构件的信息跟踪,并在原有的建筑工程预制构件生产基础上,联合二维码生产、无线射频RFID芯片技术,记录原材料从进厂验收、入库管理到后期施工安装以及监理验收、后续运营监督全过程,真正实现装配式建筑质量追溯以及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质量。
6.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管理十分必要,其施工方式和施工技术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有明显不同,有缩短工期,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等优势。新形势下,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建议建议对应的施工单位加强信息化管理,结合流行的BIM、三维建模等技术,不断提升其管理质量,最终促进建筑企业经济化、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威,孟潇锋,孔得伟.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企业中的障碍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9,33(6):12-17. DOI:10.13991/j.cnki.jem.2019.06.003.
[2]张琪.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技术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3):664. 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19.13.0635.
[3]闫茹冰,张晓颖.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施工造价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5):1651. DOI:10.12159/j.issn.2095-6630.2019.15.1593.
[4]李浩,马文文,董润萍, 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管理解析[J].城市住宅,2018,25(10):123-126. DOI:10.3969/j.issn.1006-6659.2018.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