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训练初探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6期   作者: 陈团玉
[导读] 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以自由阅读与解题训练为主
        摘要: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以自由阅读与解题训练为主,侧重于小学生答题技巧的掌握与答题速度的提升,加剧了小学生解题思维的固定化以及阅读学习模式的僵硬化,对小学生阅读兴趣、汉语语感以及阅读情感体验等产生消极阻碍作用,因此,老师应从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情境以及阅读目标等层面来帮助小学生形成创新灵活的阅读思维,为实现小学生阅读思维与阅读考试成绩等的共同提升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训练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针对性的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阅读可以让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而小学生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思想和心智还远远不够成熟,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将来打好基础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找准策略,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在阅读中取得进步。
        1 巧设疑问
        教师在以往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扮演决策者与主导者的角色,单方面的决定阅读教材与阅读计划,师生之间互动频率较低,互动效果也较差,小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阅读教学计划与教学节奏来学习阅读理论知识,增加小学生学习诉求、学习现状与教师教学计划、教学节奏之间的一致性,弱化了小学生阅读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小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应主动学习疑问教学法核心内容与运用技巧,提高其课堂问题设置能力,鼓励小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引导小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思想情感、写作技巧、文章结构等层面的思考,促使小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与形成独特的见解,从而提升了对小学生怀疑批判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效果。教师又可以将课堂提问细化为题目、细节、延伸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实现增加小学生阅读思维宽度的目的。其中,题目设问也就是根据阅读文章的题目来设置不同的问题,比如,题目在文章中的作用等,提高了小学生对题目的解读分析与理解运用能力;细节设问则是对小学生自主阅读结果的检查,也是引导小学生理解文章重点与难点知识的主要方式,更对锻炼小学生文本解读能力与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开放性思维则是要求小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拓宽了小学生创新思维与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空间,锻炼了小学生概括总结与逻辑推理能力等。
        2 创设具体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不论是什么课程的教育教学,教师都需要为学生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于一定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才会加深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与重视。同时,语文本身就带有一种趣味性与探索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作为引路人,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需要教师为学生们创造一个适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课堂,让学生积极的融入到浓厚的阅读氛围之中,学会阅读,并坚持每天去阅读。一个浓厚的、具体的阅读情境与阅读氛围的创设,需要教师和同学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尽到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责任,为他们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并为他们提供健康积极的书籍去阅读。而学生也更要发挥好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觉、主动的投入到教师创设的阅读情境中来。对于小学生语文课堂来说,阅读能力应该是贯穿整个语文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个学习阶段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激发他们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的兴趣。
        3 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教师在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方法,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传授,为他们阅读技巧的掌握给予正确的指引。由此可见,教师在这个指导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对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师则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与学段的有效的方法。对于阅读技巧,往往有精读、略读以及速读等多种方法。而学生就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习惯与阅读速度的掌握情况,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阅读指导。

所谓精读,就需要小学生对教师重点强调的、与新课改推荐篇目相关的经典名著去进行细心的、逐字逐句的阅读理解与感知。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阅读,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其中,切身的感受到经典作品给予人的一种精神享受。而所谓略读,就是粗略的、泛泛的去阅读。对于教师推荐的一些拓展延伸书目,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阅读,这时就可以采取这种略读的方式,对其整体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就可以了。
        4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初中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们主动求知、自主学习的一个阶段。那么,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让步,充分发挥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更应该如此,教师应当适时的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性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学生去培养这种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在这个过程中退居后位,让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们去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放手,让小学生漫无目的的去选择一些没有意义的读物去进行阅读。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广泛的与新课标要求相关的读物去进行阅读。比如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之类的,都是学生可以选择的优秀读物。多读书,读好书,这就是对小学生阅读方面的一个基本要求。小学生在他们那个学习阶段,就应该广泛阅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这种广泛而自主阅读的方式,不仅会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慢慢的改变小学生对于一些事情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
        5 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广泛的阅读,更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坚持写读书笔记。学生只有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感悟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才更有可能让他们加深对经典的理解,甚至将这种经典作品带给他们的强烈的情感震撼带入实际生活中去,指导他们的学习生活实践。另外,教师还应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将他们平时阅读过的书籍以及自己的阅读感悟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的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从而可以展现学生对于作品内容的理解程度。而且,学生们还可以建立起对于自己没有涉及到的书籍的一个整体感知,从而对学生有一种积极的启发作用,让他们有更强烈的兴趣去阅读更多的书籍。
        6 结束语
        总的来说,正视原有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模式的弊端与漏洞,通过巧用问题教学法、提高小学生文章结构分析能力等途径来提高小学生阅读思维训练效果,为实现小学生以及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熊生贵.胸怀“训练谱系”,落实阅读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阅读能力训练体系解析[J].语文教学通讯,2020(09):14-18.
        [2]饶学娥.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强化阅读——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析[J].亚太教育,2019(11):19-20.
        [3]徐丽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实践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30):74-75.
        [4]蒋美容.会阅读深意  得语文要领——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J].亚太教育,2019(08):81-82.
        [5]余皓婷,吕沙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23):2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