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浅谈阅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6期   作者:巩孝强
[导读] 阅读可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写作水平,使知识常新。
        内容提要:阅读可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写作水平,使知识常新。背诵也是学好语文的便捷有效方法之一。阅读和背诵相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广泛阅读、背诵积累是解决语文教学困境的良药,是激活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 背诵 源头活水
        对于语文教学,多数人持这样一种观点:语文教学耗时最多,用力最大,收获最小,学生最不感兴趣,教师最无所适从。这种少慢差费、高耗低效严重制约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其原因何在?很多有识之士一针见血地指出:“造成语文教学陷人困境的原因是忽视了学生的阅读,阅读的量没有上去,书读的太少。”
        从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中稍加分析不难发现,120?分的试卷阅读和写作赋值已经超过100分。语文试题这根极具权威的指挥棒,已向阅读倾斜,并且从课内走向课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已经得以体现。
        一、阅读可以增强语感
        所谓语感,简单地说就是对文章的整体感受能力。它是阅读能力高低的具体表现。语感强的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语境,准确地把握词句的含义;语感差的学生,则半天游离于语境之外,不能很快做出判断,甚至是理解错误。语感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来自于读书的积累。书读多了,富有积蓄,“感觉”自然灵敏。如果没有有关颜色、色调方面的知识,面对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描绘的那种“毒花花”的“白光”,就不会产生灼热的感觉;如果没有对叠词的强调作用的认识能力,就不会对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中“青青”所传达出的浓厚的离情别意有所感受。因此,语感训练还必须落实到一个“读”上。要让学生多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不同的感受“图式”,进而提高整体的感受能力。要引导学生不仅了解作品的一般意义,还要体悟它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精义。只有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才会在头脑中生根,才会形成语感。
        二、阅读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阅读是锻炼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智力的重要手段,人的智力结构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许多思维能力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全神贯注的阅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思索、想象、判断和评价的过程,也可以说阅读是对原文的一种再创造。尤其在课外阅读中,没有多少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想象余地与空间,更便于其发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阅读中,通过大脑根据需要对文章进行思索评价,不仅阅读者的思维能力得以锻炼,其分析能力也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一句话,科学的阅读可以使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得以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思维习惯。
        三、阅读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大凡能写的,就是读得多而且善读的。古今中外作家的成功主要靠多读(当然还有多写)。这种不需证明的公理古人多有论述:“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的“百遍”、“千赋”、“万卷”均含着一个阅读量的问题,“熟”“深”“破”又提出了一个“质”的问题。阅读达到了“量”和“质”的结合,写作就不会再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许多写得好的学生,都主要得力于平时读了不少优秀的短篇小说。当思想艺术有了一定的积累,写作便成了一种自觉的“输出”。这种“输出”是经千百篇文章的浸润,融合了自己的思想认识而进行的一种具有独创性的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这样说: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四、阅读可以使知识常新
        现代社会国际交往、人民生活更需要大量阅读。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倍增,信息瞬息万变,电子技术在人类信息的储存交换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地位。无论是电脑储存还是其它载体储存的信息,最后被人类获悉时,还是要靠“读”(默读)这一手段。所以为了培养未来的高智能型人才,从语文教学这一方面来说,就必须加强阅读。以读为本,天文地理、自然景观、科学技术、文学形象等要广泛接触,这样才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为自己的“阅读库”输送新鲜的血液,以防知识老化,使自己永远与时代同步。
        没有大量的阅读,就谈不上视野开阔;同样,没有广泛的背诵,也谈不上知识积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强化背诵也是学好语文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只有背过的东西,才能真正属于自己。中国几千年来学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大量地背。从“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直背到《四书》、《五经》。 虽然一开始学生会生吞活剥,不能消化,但当语文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再反刍以前背过的东西,就会直接转化为营养,被二次吸收。巴金先生说过:“有百篇文章烂熟于胸,就好比打仗时有千军万马在身旁,召之即来,呼之即出。”可见背诵是何等重要。初中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失去了这一时期,就意味着失去了知识的储存期,如果错过了学习积累的最佳时期,在工作中需要时再去学习,即使花费了成倍的时间力气,也不会有大的收获,这样就免不了常常感到“先天不足”、“捉襟见肘”,缺乏深厚的底蕴。从近期来看,不注意背诵,也自然会影响到语文成绩的提高。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量变无以促质变。虽然阅读和背诵训练的程式有所不同,但其重要性已被众多同仁所认可。语文教学要想获得大面积丰收,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强调多读多背。它是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是解决语文教学困境的良药,是激活中学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