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 264300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素质教育教学的需求,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创新教学策略,凸显主体地位,催生学生情感,发挥音乐学科的审美功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滋生情感、创新思维、形成人文素养,从而全面发展、成长进步。
【关键词】:音乐情操、音乐美语情境、思维灵活、歌曲情境、
音乐学科是初中学生必修学科之一,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科目。其间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接触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初步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增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不成熟的认识。
一、教学中应努力创设音乐美育情境。
“人能音乐,毕生快乐。”这说明音乐能使人陶冶情操,能使人身心健康,使人快乐。音乐也有美育的功能。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目的、有重点地优化课堂教学。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功能。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青少年的综合审美素质。音乐教室讲台前面布满了鲜花,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投影巨幅森林画面。照明灯上布置一些深浅不一的绿色彩条,使教室里的光线适度,柔和。教师又可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准确漂亮的指挥手势,流畅而富于表现的钢琴伴奏等,就能使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的作用。就能使学生融汇准确的捕捉到歌曲的艺术形象,并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有控制的柔美和谐的发音中,那起伏的歌声,描绘出充满生机美丽山谷的形象,也表达了青少年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赞美的思想感情。
音乐也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优美的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生能起到鼓励、净化、升华的作用。《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爱我只华》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学生体会到祖国山河壮丽,人民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养他们爱国之情。
二、音乐对提高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影响
当代的中学生都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因此,科学有效的干预有助于引导其思维正常的发展。一方面,音乐教学中充满人文气息,在音乐课堂中,学生们能够通过生动的音乐作品体悟生命的内涵和时代的精神,结构化的音乐教学模式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提高其思维的灵活性。另一方面,音乐教学也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领域、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其视野也得到极大程度的开阔,有助于学生对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和思考。
但是,音乐也是一门科学,是一门通过声音进行交流的艺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遵循一成不变的、过于僵化的模式,要把音乐课堂搞活,让课堂灵动起来,才能使学生们在课堂中思维得以充分的跳跃。
三、在教学中要积极想方设法,创建生活中享受音乐的情境。
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应按新课标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审美知识,审美情趣。教师可按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发挥音乐艺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特殊功能。“音乐源于自然”。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教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美。如:课外郊游,带领学生在森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婉转悠扬歌唱,这就是大自然演奏的美妙乐曲: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会会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乐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会流露出喜悦的微笑,会感受到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上面所说,音乐能使人身心健康,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痛。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听课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都播放一首名曲,每天几首歌,都能让学生身心愉快,有利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四、开辟第地二课堂,组织文艺活动,用表演、交流体会歌曲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提高音乐综合素质,教师除了认真抓好课堂教学外,还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织音乐兴趣小组、文艺队。通过课外的兴趣小组活动和文艺的活动,达到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如:教授《跨世纪的新一代》这首歌曲时,应让学生明白这首歌的特点。这首歌曲从曲调上看,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而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先给学生们介绍歌曲内容,然后教学生学会打节拍,做手势。节奏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演示歌曲的内涵,表演进行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首歌曲的旋律,教师因势利导,在学生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会轻松愉快地学会这首歌。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教师还可以运用幻灯、图片、音响等展示节奏练习,音乐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在实施目标时,师生通过双向交流,多次反馈中,形成这样一个循环系统,学生只要掌握教学重点——音准,尽管在其它方面出现些小问题,教师也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应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着眼点转到重视对“人”的培养,体现对“人”的教育上来。
总之,中学生的音乐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刻不容缓。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生动活泼,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美、劳德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师应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跨世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