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和平镇新良小学 邮编543300
摘要: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教育要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是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意义重大、但又十分艰巨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由此可见,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一、打造趣味课堂激发思维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谨性抽象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知识的讲解,难免会照本宣科。对于没有理论基础和思维能力浅薄的小学生,是枯燥无味的,甚至是像在听天书,一节课下来,感觉像坐飞机一般,云里雾里。更有甚者,在课堂上走神,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又怎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积极性,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数学小故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此调动学生的课程积极性,发散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授加减法运算时,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来引导学生,可以这样举例:小明要出门,可是他还没有吃早餐,奶奶说煮一个鸡蛋要五分钟,他要吃两个鸡蛋,但一次只能煮一个鸡蛋,公交车还有十五分钟到达,那请问小明可以赶得上公交车吗?通过这种富有生活气息和趣味的小故事,把数学问题融进小故事里。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富有情趣,使生涩难懂的数学知识融进了小故事,变得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思维能力得到一个阶层的提升。
二、以难题训练学生思维
小学数学的首要任务是加强解题训练,解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教会学生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教材多以简单基础的题型和练习为主,主要是打牢学生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无很大用处。学生在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扩展训练,达到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提升思维能力的目的。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前提下,也需要更多的训练和培训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数学难题来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难题要符合小学生自身发展的情况,难度应该适中,有逻辑可循性,但也要能够达到巩固提升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运算,进行复习巩固训练时,可依据学生自身情况,给学生出题,类似一口枯井深10米,一只蜗牛从井底向上爬,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向下滑了2米,问这只蜗牛几天能爬出井的题型。这种难度适中的题目,不仅煅练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开动学生的脑筋,提升思维能力的效果也甚好。
三、在实践中拓展思维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要真正能够煅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结合。课堂教育不应再是教学的唯一方式,教师可以适当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生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真正的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非常大的助力。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百分数这一章节时,可以安排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超市和商店,体验一下在购买东西中运用数学的感觉。对商品的一些折扣的计算,对于所购东西总价格的计算,及如何找到最优的购买方案。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不但加深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对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见识,更是有效的煅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运用数学知道帮助解决生活问题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四、重视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思维过程中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基本能力。分析与综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分析可以理解某一数学知识的要素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综合又对数学知识有了全面和整体的理解。如:应用题教学,我们经常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广泛应用题的结构,有条理、有依据、渐进式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与综合是相互依存的,一般不会彼此孤立存在,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建立在具体合理的分析上。为此,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我们要因材施教、有所侧重。学生有了较强的分析能力,综合起来势必简单些。
五、鼓励合理猜想,培养直觉思维
数学猜想是运用非逻辑手段所得到的一种数学假设,它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时的一种策略。直觉思维本身蕴含着相当合理的猜想,是具有独创性的。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讲清算理,阐明解题的依据,也要重视学生非逻辑的直觉思维的培养。根据心理学家、数学家的研究,这种跃进式的思维在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中显得更为突出。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判断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一下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这样的学生不在意,说他们是“猜的”,一下子扑灭了孩子的智慧火花。科学的发明往往都是先猜想,假设然后再证明,猜不对,却又向真理靠近了一步,也是难能可贵的。在一些数学难题中,往往需要“猜想”,然后演算,对于直觉思维,合理猜想.必须珍惜它,爱护它,还要善于捕捉它,有意识地培养它。
数学学科所培养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一生影响极大。小学数学是数学这门学科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如何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提升学生思维的方法,还需日后的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