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思路及策略,情感教育在实践应用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情感教育要求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实现情感元素有效融入,在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过程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分析对象,了解这一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以期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
我国素质教育明确提出,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互动,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情感教育符合语文教学改革的现实条件,老师需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及互动的过程之中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让学生学会主动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及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情感教育的老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师需要在课外教学实践时学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说出个人的真实意见和想法,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及肯定,以此来更好地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负面影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性、实践性、工具性以及教育教学价值意义重大,初中语文老师需要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以及印象,分析情感教育策略的践行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以此来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
(一)热爱祖国的情怀
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及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现有的教材十分关注学生热爱祖国情怀的培养,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说,必须要着眼于这一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通过对新教材的分析以及解读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现有的初中语文课本之中融入了许多古今中外爱国志士的故事,老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之中积极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以及感染。比如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雪》时,老师可以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在字里行间之中意识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不断的进行诵读以及深入赏析,既对诗歌语言的优美和经验有一个渐深入的感知,还能够学会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赞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良好的热爱祖国情怀。这种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既可以构建高效课堂,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障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以及成长机会。
(二)激发学生人文情怀
要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不断实现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初中语文老师需要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求,关注现代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教育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学会表达个人的真实想法以及意见。初中生正处于个人人生观树立的黄金阶段,为了尽量避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老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困难以及障碍,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及帮助,深入分析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比如在学习《陋室铭》时,为了让学生对作者的高雅生活情趣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一个客观的认知,老师需要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朗读,播放著名主持人的朗诵片段,让学生在深入感知的过程之中学会个性化的成长,主动调整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思维方向。
(三)课外阅读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适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揭示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求,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在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抓住课外阅读这一重要的途径,关注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分析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以陶冶学生的心灵,重塑学生的理想为依据,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阅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及影响,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收获。比如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学习的过程之中主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篇著作,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之中接受优秀思想化的熏陶,学会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应对生活之中的挫折,以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与他人进行互动和沟通,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老师只需要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导以及肯定,尽量避免学生出现思维上的偏差,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情感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结语
情感教育与初中语文教育之间的结合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实际要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凸显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及意义有着一定的作用。初中语文老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热爱祖国的情怀,引导学生学会热爱自然赞美自然,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保证学生能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及理解,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翟军霞.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学周刊(2).
[2]王实.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阅读与鉴赏(下旬), 000(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