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学语文单元主体阅读加强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者之间的联系,是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能够帮助小学生们全面掌握语文知识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巩固课内知识的作用,最终,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主体阅读 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不断改革,以将“主题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小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阅读,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思考的作用。
一、“主题阅读”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在传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的阅读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由阅读,大多数学生所阅读的文体内容通常都存在同类型的主题,每次阅读的书籍和种类都十分相似,甚至还有一部分的小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阅读哪种类型的书籍。而主题阅读便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虽然阅读的方式还是以自由阅读为主,但是老师会组织同学们来阅读同一主题的作品,同学们就可以向这方面展开广泛的阅读,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学生阅读面狭窄的问题,而且它还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精选阅读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主题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两者的紧密结合。在进行“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时,老师要把教材文本作为主题阅读教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有效的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教学中,不断引导和帮助学生去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了解更多内容,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文章内容时,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老师就可以向同学们提出问题:乌鸦通过怎样的方式喝到瓶子里水的?学生们会回答:将小石子放进瓶子内,水会溢出来,乌鸦就喝到瓶子内的水了。
此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开展有关“生存智慧”的课外阅读主题,可以将《司马光》《曹冲称象》和《小兔运西瓜》等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归入到主题阅读教学内容中来,让同学们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几篇文章中都有哪些生存智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遇到了类似的事情,会用怎样的智慧办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主题阅读的教学,能够有效地调动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还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启迪,最终,实现主题阅读教学的深层作用。
(二)融合阅读情境,感受阅读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大部分的同学都不能有效的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和技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学生不理解阅读文章中的表达形式。像:在学习“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时,学生很难准确的将比喻手法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中。对此,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策略,帮助同学们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使同学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一起开展阅读情境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或者让同学们进行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展开主题阅读教学。除此之外,老师要想将阅读内容向课外阅读方向进行延伸,就需要结合课内阅读学习的内容和课外阅读材料一起为小学生创建情境教学,或者设计与课内外阅读相关的小游戏,以此提高主题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例如:在学习《北大荒的秋天》这篇文章内容时,文中有很多地方都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运用和掌握“比喻”修辞手法,老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播放有关北大荒秋天的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北大荒秋天美丽的景色,同时,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同学们挖掘阅读课文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们讲解“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老师也可以向学生们延伸课外阅读的内容。
(三)融合多种方式,开阔学生视野
除了借助上述几种方式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外,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开展不同群文的阅读,来达到提高同学们阅读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有关母亲和母爱的课堂阅读教学时,老师就可以为同学们准备有关“信念”“母爱”等相关的群文阅读主题材料,让同学们意识并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此外,老师可以让学生们阅读有关母爱的文章,以及有关母爱的诗词,借助阅读材料,不仅可以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联系,而且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开阔自身的视野,从而有效的提高主题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个人发展作为教学的重点,积极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能够不断丰富同学们自身的精神世界,从而让他们形成高尚的情操,且对提高同学们阅读素养、知识内涵和文化素养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对语文教材主题单元组织的审视[J].小学语文教学,2011(19):4-7.
[2]李佩玲.谈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下的主题式课外阅读拓展[J].新课程:小学,2015(10).
[3]周袁红.整合小学语文资源,践行主题教学[J].科学中国人,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