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智生活语文的课程评价原则

发表时间:2020/6/1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06期   作者:刘娟
[导读] 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善教师教学
        【摘要】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善教师教学。评价依据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内容要求和个别化教育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情况采取合适方法,力求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结合多年的培智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谈谈自己在培智生活语文课程评价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培智   生活语文  课程评价原则
        生活语文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身心发展;同时改善教师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调整,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发挥课程评价的积极功能,我根据实践中的生活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经验谈谈生活语文课程的评价原则。
一、遵循个别化教育原则,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培智学生因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落后的程度和性质的差异、神经活动类型的差异,同时还有认知方式、需要、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风格、学习习惯都显现出了多元的不均衡性。即使智力缺陷程度完全一样的儿童(比如同样智商为50),也会因为不同的形成原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教育需求。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过程中不能用统一的模式,而应该最大限度的在个别化的基础上进行,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现实表现来制定、实施。这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全面系统的了解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避免在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我们的评价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根据这些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既关注全体学生要达成的共同目标,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别化目标,实施分层评价,在每个学生已有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培智学生“跳一跳” 都能摘到果子。目标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比如,我在进行字词的书写时,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给予不同的支持策略进行评价。A类学生的评价侧重于字的笔顺、结构等的评价,要求会写,可以是仿写、抄写、听写、默写;B类学生的评价侧重于能够完成书写,要求能在提示或示范下写,C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则多侧重于学习习惯的评价,能在老师的手把手辅助下书写。
二、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充分强调生活导向
        培智学生的教育要紧密结合职业生活、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实际,使其所学能适应参与正常人类生活的目标。
        他们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对生活的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这方面的导向。当孩子的感悟有悖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时,教师的评价必须到位并且予以引导。因此,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运用,通过生活语文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培智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也要倡导在生活情境和活动过程中突出解决生活问题为重点的教学评价。
        作为一名培智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也同样适用于培智的生活语文课程。


三、贯彻科学运用评价机制原则,充分发挥多种功能
        功能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
        智力落后儿童具有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自我观念消极的个性特征。教师在评价时,一句简短的肯定学生成功的语言,往往会使学生信心倍增。通过鼓励性语言的巧妙评价,激发培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培智学生弥补不足,增强培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身心发展。因而在课堂评价时,我们要发现、挖掘学生的点滴长处、进步、优点,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迁移优点、扩大成功,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
        另外,通过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原则,真实反映发展轨迹
        教师应采取多种评价方式。首先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应加强过程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其次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它们都有其一定的适应性,在评价的客观性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别,因此,既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防止片面追求形式。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并提出建议。坚持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相结合。
        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如评语、观察描述、案例分析、成长记录袋等。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和评价的起点,对学生生活语文知识和技能进行全方位、持续性的评价。要注重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性资料,真实地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
        总之,生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程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一个发展的过程,一个科学、民主、平等的过程,它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可以改善教师教学。但在目前的特殊教育的大环境下,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适用于培智生活语文课程的评价体系,还有很多复杂的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去探索,这就要求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徐继存,徐文斌. 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叶立群. 特殊教育学[M]. 福州市: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