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教育教学从传统知识本位主义逐渐向着自主能力培养方向发展,这是学生获取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各个学科教学做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本篇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分析与探讨在实践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希望对这门学科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有所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应试观念影响下教学知识本位主义严重,妨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全面发展,所以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应突破这种观念束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积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这是其能不能成才与成功的决定因素,与学生终身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循序渐进促进此能力的提升。
一、确保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兼顾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使其具有自我获取语言知识的本领,同时爱上语文,乐于学习,生成学习自觉性,这是学好语文必不可少的。导入意味着教学开始,导入有无效果,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后面教学质量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所以以导入为抓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学好的基础上变得会学,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亟待完成的任务。
知识本位观念的束缚,致使小学语文课堂常常忽视导入,将导入时间省下来讲解知识,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未能认识到导入的价值和作用。一节语文课有众多环节,每个流程都会对教学成败产生影响,导入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首先,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尤其是刚上课时,很难立即从课间活动中脱离,如果略过导入,或者是导入只是走了过程,学生注意力就不能被拉回,专注力还不在课堂上,这样学习是低效的,而且自主学习意愿低。基于此,小学语文课堂需精心且巧妙设计导入,保证趣味性和有极强吸引力外,还要与后面教学有联系,做好教学铺垫。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具体运用哪种依据所学内容而定,并要保证能切中学生兴趣点,满足其认知规律。
语文教学有背景导入、故事导入、谈话导入、情境导入等,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是要依据上述几个部分科学选择,以确保导入发挥效能,带动学生,使其产生学习热情,然后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展开自主学习,促进知识、能力、智力、思维等的发展。
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节课中,可采取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青蛙是保护庄稼的卫士,在田间捕虫,但是青蛙小的时候和长大完全不一样。谁知道它小时候叫什么?长的什么样子?这时知道小蝌蚪长大变成青蛙的学生,便会纷纷加入到交谈中,其他人也会被感染,产生求知欲,教师顺势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告诉学生接下来一起了解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中就会更为投入,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能够积极发言和思考,从而达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二、通过制定预习大纲,引导自主预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学生预习,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和生词,分析与思考课文,完成初步认知,明确知识难点,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就会目标清晰,学习自觉性高,师生共用智慧突破重难点。不过,教师不能过于高估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任由小学生自己去学习,而不加以指导,受各个方面限制,效果一定不理想。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干扰自学,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提高预习质量,使其在不断预习中逐渐掌握方法才是关键。等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一个高度时,教师就可放开学生,让其独立完成预习。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预习,可事先制定导学案引导其预习和自主学习。由于学生语文基础存在差异,自主学习能力高低不一,教师还要实施个性化预习,依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制定预习提纲,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预习需要,避免预习导学案过难打击一些学生的自学积极性,或者是预习提纲过于简单让部分学生感到预习无意义。
预习检查很有必要,当然尽量多样化,例如在学习《传统节日》教学中,布置预习任务:通过搜集资料和网络,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等,清楚其起源、风俗、庆祝形式等,促使学生热爱传统节日,感受深厚文化底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目标明确,积极参与,为了杜绝其在自主学习中偷懒,课堂中需要检查预习成果。学生当小老师,通过简短的语言概括传统节日,然后在交流中形成不同节日有不同文化的意识,使学生喜欢上传统文化,热爱传统节日。
三、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促使自主学习
小学生只有爱上语文学科,才会自主学习,这方面能力自然会提高,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互动机会,保证学生主体性,使其自觉参与和自主思考,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这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首先要确保语文教学氛围活跃,能够激起学习欲,其次就是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发言,谈阅读感受与想法,分析课文,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
语文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法、微课、网络教学、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探究等。这些方法运用得当,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建立与完善,培养自主能力具有良好的成效。
以《动物王国开大会》为例,由于内容较为简单,也是学生喜欢的,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将自己置身于动物大会的真实情境中,依据四次通知内容,相互讨论中推断信息,总结通知六要素。合作中学生都会积极参与,整个过程中无论是个人阐述观点还是倾听别人想法,都是一个自主学习与相互学习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极为有效。另外,通过翻转课堂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主要用来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推动课堂进程,期间思维不断碰撞,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动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既能训练思维,让其在过程中自行建构知识与语言体系,又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品质将会在学生一生中发挥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宋维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9(18):173-174.
[2]叶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版),2017(04):212.
[3]李亚宁.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7(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