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冉茂才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冉茂才
[导读] 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摘要: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使得更多新理念与新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分层教学是以生本理念为背景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教学新模式。物理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形成物理学习意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主要平台。将分层教学实际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更直接的使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的学生,接受到更具有针对性的物理教育。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方式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应用方式
        前言: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层面存在较强的差异性,这样的客观特点为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初中是学生接受物理教育的起点。有效的分层教学能从整体性的角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水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从自身角度认识到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并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从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角度来看,其进入到初中阶段后,开始接触物理这门课程。对于一门新课程,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学习难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还容易对这门课程失去学习的信心。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将分层教学法实际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中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在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在物理学习方面的情况形成基础的了解,并将其作为主要的依据,制定具有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具有针对性的物理教育。这种教学方法凸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关系中的主体性,有利于从综合性的角度提高班级物理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形成物理学习兴趣,从而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一)教学对象分层 
    在初中阶段,不同的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为教师提供了开展分层教学活动的基础。要想达到理想的分层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先针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相关方面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分层,即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能力中等、学习能力较弱。对于教学对象合理分层这个环节,教师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差异性、层次性、异质性、可行性等。有效的学生分层能为教师开展后续的物理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层
    每个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角度与深度各不相同。要想使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应用,教师应该在备课环节对教学任务实施合理化分层。以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主要依据,按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大致可以将教学任务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中等层、提升层[1]。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分别为学生布置相应层次的学习任务,将其作为学生进行物理知识探究的客体。

例如,教师讲解到“电路”这个部分时,可以按照教材中所给出的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定义、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异同点这种呈现难度层次的内容为学生划分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布置效果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理解与探究物理知识的质量。
(三)教学过程分层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中,主要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教师讲解、课堂提问、学生探究等几个环节。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对教学过程实施科学化的分层,以保证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教师所开展的物理教学活动当中。学生通过在课堂中进行互相讨论与探究,能够得到思维的互相启发,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2]。将分层教学法有效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综合水平。例如,教师讲解到“电路”这个部分时,在课堂提问环节,针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定义是什么?”这种基础性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如何有效连接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这种应用类型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总结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之间存在的异同点,并以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来。在学生自主探究环节,教师可以尝试将原有的学生层次重新规划,将其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每个小组中安排学习能力存在层次性的学生进行共同的实验探究。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比如,小灯泡、电池、电线、开关、电流表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别连接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仔细观察小灯泡的明暗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每个小组将本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给教师,由教师将其作为依据为学生展开详细的讲解与点拨。
(四)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有效的评价成果有利于为教师提供调整教学计划的参考依据[3]。对于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分别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评价其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程度方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评价其运用物理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层次性的教学评价,能够使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情况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
        结论:综上所述,将分层教学法实际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对分层教学法的概念与应用方式形成深入的解读,并按照科学性与合理化的原则对教学对象、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实施有效分层。通过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方式展开的一系列思考,希望能为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陆建勇.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189-190.
[2]李保祥.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学周刊,2019(23):70.
[3]孙逢春.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2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