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先民的家园》讲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流程,让我们了解人类历史演进的主要阶段和基本脉络。通过研究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了解史前时期人类对工具的使用和制作情况,了解自然条件对于人类生活的制约,了解农耕技术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认为社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复杂过程中,对于其中的阶段划分,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指导学生学习人类发展演进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人类历史的发展,有着从分散到集中的基本脉络,也有着从群居到原始聚落的发展方向,人类大脑和人类文明是共同发展、共同促进的。在《原始先民的家园》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了解人类产生的条件以及生活模式,了解工具对于人类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导入环节
教师讲解女娲的传说故事,让学生产生对于人类起源的思考。提出问题:人类如何认识自己的起源和发展。接着可以展示古人类遗址发掘现场。考古发掘属于关于人类历史的研究,这是认识人类历史的重要方式。古人类遗址一方面为进化学说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展示了远古人类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区域。这个过程中,使用了故事激发趣味的方法,利用女娲的故事首先激发学术的思考,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进而为下个教学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考古寻踪
教师为学生出示年代尺,让学生掌握年代尺的使用方法,并且在了解历史进程时使用年代尺。利用年代尺教学,让学生有效梳理年代,为后续的历史学习做好准备。年代尺可以设置原始农业的出现、人类的诞生、山顶洞人的出现以及北京人的出现等等内容,让学生排列好顺序之后进行具体学习。
第一,人类的诞生教学。展示史前人类使用的石器图片,让学生思考这种石器和普通石头的区别,思考石器的出现意味着什么。通过讨论了解到,使用和制造石器是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人类对于石器的使用有着两三百万年的历史。这段时间,叫做旧石器时代。通过这个部分的教学,让学生发展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并且有效加工的能力。
第二,北京人出现了。展示北京人的相关信息,包括北京人的头盖骨、北京人的生活地点,他们的生活环境有着气候温暖、森林茂密等特点。接着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北京人的容貌特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保留了猿的一定特点。展示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提出问题:这些工具是做什么用的,和现代工具相比较有着什么特点,这些工具是如何进行制造的?接着可以展示北京人狩猎想象图以及北京人采集想象图,展示被烧过的兽骨图片,接着提出问题:北京人都有什么食物?北京人一般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食物。进而让学生分析北京人的具体生产方式,包括狩猎和采集等等。生活方式包括共同分享和共同劳动,他们群居生活。
接着可以展示剑齿虎的图片,提出问题:北京人为什么群居生活,他们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生存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群居生活的意义和原因。接着展示北京人使用火的示意图,提出问题:北京人如何获得火种?他们怎样保存这些火种,获得试用给人类的发展或者北京人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好处呢?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认识到,北京人已经掌握管理和控制火的方法。火的使用,显著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同时可以促进人类大脑和体质的发展和进步,让人类具备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属于人类进化历史的飞跃。
第三,山顶洞人。对比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片,提出问题:山顶洞人和北京人的外貌特点有着什么不同之处?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山顶洞人的面部比较接近现代人的面部。接着出示山顶洞人使用过的饰品图片、骨针和石器的图片,提出问题:山顶洞人的工具和北京人相比较有什么进步呢?结合图片分析,可以得出山顶洞人掌握了钻孔技术和磨光技术,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制造工具。教师讲解山顶洞人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山顶洞人钻木取火的技术。提出问题:山顶洞人主要使用什么方式获得火种,这种火种和天然火种有着什么区别和优势。山顶洞人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火,显著提升了环境适应能力。山顶洞人已经根据血缘关系群居,已经有了氏族公社。
第四,原始农业的出现。首先让学生思考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是什么产生的。人口的增加和环境的变化,让人们面临一定的生存难题,人们依靠狩猎和采集已经难以满足自己。所以,在自然条件合适的地方开始驯养野生动物和栽培野生植物,所以产生了畜牧业和原始农业。接着可以展示世界农作物和动物驯化的图片。提示问题:在畜牧业和农业的起源时期,世界范围内的驯化动物和主要农作物有着什么特征?可以知道,这些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的地区包括:中美洲、欧洲、印度、西亚和中国,这些地区有着适合发展农业的自然环境。接着可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猜想磨制石器的作用。让学生思考,石镰这种工具和旧石器时代的工具有着什么区别。可以知道这种工具有着刀刃锋利和平整光滑的特征,能够进行重复使用,并且显著提升农业的生产率。
通过生动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历程。教师利用了文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认识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了解了人们如何一步步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猪、牛、羊等动物,制造陶器、缝制衣服。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素养,让他们认识到先民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体会到先民的智慧、勇敢和智慧,在课堂的最后,我组织了课堂反思环节,学生表现出了对当前幸福生活的感激和对祖先的敬畏。通过应用多元化教学措施,可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学术可以归纳梳理教学内容,提升综合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可以领悟具体的历史观点。在课堂小结中,学生可以有所收获,他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持续的,人民群众属于历史的创造者,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和情感目标。自然条件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进而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练习题目,让学生思考关键知识内容,比如山顶洞人的进步说明了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山顶洞人,你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通过完成这方面的作业,学生不仅可以温习课堂内容,还可以提升更多的思考,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