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而言,如何在新课改下进一步提升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的难题之一,在学校是针对小学生加强和巩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场地之一,学生在小学这个时间段接受优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为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效提升综合素养水平做好准备。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进行探讨是势在必行的,这就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老师要通过合适的教学策略,有效提升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水准。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新课改;教学策略;方式
引言:在小学阶段阶段,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不仅是进一步顺应现代化教育改革的目标,同时也是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措施,因此,基于此,教师不断通过活动区的开展,在活动区中投放相适宜的材料,促使幼儿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相适宜的活动区环境,为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是幼儿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传统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其年龄处于一个勇于探知和学习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对待事物的认知上,还没有一个标准,事事都怀揣探究的好奇心。而在传统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老师多以灌输性教学为主,有没有充分考虑儿童年龄阶段的特性以及接受知识的程度,这就造成了小学生往往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没有很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课堂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含义,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教育的效率。在传统课堂上还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学生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教材中的内容,往往并没有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记生活中真正接触到的实际事物往往脱节,因此,思想品德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的表面,学生在学习时也是揣着敷衍的心态进去学习,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思想品德教育,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在这种传统课堂教学的环境下,小学生往往在课堂中并没有参与性,也没有体会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灵魂,更无法自己将思想品德的教育理论实践在生活之中。因此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小学中的思想水平和接受能力,有效地将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所采用的策略
(一)有效丰富思想品德教学的课堂环节
思想品德教育贯穿着人的一生,有研究证明一个人有着较好的思想品德素养,会有效地提升和影响这个人全面综合素养。这样看,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如何使下学生在思想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具有更高的代入感和应用感,成为当代思想品德课堂上的难题之一,这要求老师利用特殊方式加以引导,优化思想品德教学环节,在具体的情境中,创造更加贴近生活的体现思想品德的场景。学习思想品德并将其应用,是一种极其个性化及主观化的行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其思维和感情的活动中,加深对教材和事件的理解,并从中有自己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老师进行优化思想品德教学环节的探索中,多媒体有着高效的作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地抓住学生的情感和注意力,将学生渐渐引入到教材的情景中,带给学生更加直观和贴切的感受,从而理解教材,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道理。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妥善的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环节,将其带来的益处最大化,同时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想品德素养。
例如,在教完学生时,第一节课教师先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第二节课则会在土豆网等网站上,下载关于体现课文中美好思想品德的影视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思想品德对个人和生活的影响,以及人性体现出来的光辉的一面,戏剧化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更加的感同身受,从而使课本中思想品德理念逐渐走入学生的眼里,让平面中的课本知识逐渐在学生的脑海中立体化树立强烈的画面感,引导学生点播学生,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二)激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自主思考
应现阶段已经是科技日益进步的年代,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学习,毕竟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时自主理解和学习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作业是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夯实知识,巩固自己基础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思想品德课堂很少布置作业,因为其所学内容老师不知道怎么进行布置作业,是应该够现在自己本事所学的课程之上,作业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平面课本之上,老师应该从课本中的内容所出发,强调从生活和实际意义上来布置作业。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而综合考虑到整体作业的接受程度,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理解作业,从而引导学生有效地发挥自我能动性,进行独立自主的理解和应用优秀思想品德,这样既能让课本中平面的知识逐渐立体化,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思想品德的魅力。例如,在对思想品德的学习中,进行完整体课堂,老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的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人,并将自己今天所遇到的品质优良的人记录下来,对这些人进行分析,列出十条这些人身上的优良思想品德,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查询更多的扩展知识,开阔学生的扩展性思维,让学生摘抄新闻,记录具有优秀思想品德道德模范以及他们的故事,从而更加的贴近生活的进行学习,老师在这个时候应该对学生进行多多的鼓励,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自己学习中的结局方法,并进行解决,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整体学习环节。
(三)创造情景式的思想品德学习环境
在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品德教育背景下,长期以来老师在教学的课堂上较为注重理论知识,对应用和体验并不是那么重视,因此许多学生对于理解思想品德究竟是什么有了疑问,并对教材并没有较强的理解力。如何对这一现象进行突破,越来越多的老师进行了探索和思考,而利用创造情境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个弊端。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首先播放一段影视视频。首先抓住学生的兴趣,并从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在教学之中,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将视频看完以后,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提问题,询问学生在这个视频中有哪些优良品德的体现?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我们可以突出编排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故事,一些具有社会代表性的故事,让孩子即兴发挥,例如:遇到摔倒的老奶奶,应该怎样进行应对?看到别人掉了钱包,应该如何进行表现?在小剧场进行之前,老师可以带动全班学生一起制作小道具,让学生们自己挑选角色,自己进行沟通,使整体编排阵容合理化,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同学生保持良性的沟通和互动,使学生感受到尊重和理解,由学生带动整体节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优良道德品质,也强调了从小树立责任感的美好品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老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熟练的教育技能,对每个学生能力水平做到熟练掌握,就能恰到好处的将策略理论嵌入自己的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1]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03期
[2]朱俊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年04期
[3]颜肇鹏;;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