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景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以《盐类的水解》为例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刘富春
[导读]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厚的理论性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厚的理论性。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将教材资源与时代资源、课堂资源与课外资源结合起来,运用多种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把学生引进化学学科的殿堂中。本堂教学设计笔者从情境教学角度出发,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意见,突出学习过程合作性与互动性的特点。合理的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在开放的课堂中,本着合作与探究的精神,来塑造与感染学生,生成、内化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使学生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下面笔者以《盐类的水解》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课堂实录(节选)
【情境导入】播放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护视频
        视频内容:2020年1月以来,我国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全民战“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56℃持续30分钟,病毒就死亡了;75%的乙醇、含氯的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其中常用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是1984年我国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功的,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NaClO溶液能够灭活病毒的原理是溶液中存在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
【过渡】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NaClO的两个问题。
1.  NaClO是一种盐,它的溶液的酸碱性是怎样的呢?
2.  NaClO一旦溶于水,溶液中就会有HClO生成,并且溶液呈一定的酸碱性,其原因是什么?
        【过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及其产生的原因。
【回顾】
        大家回忆一下,判断溶液酸碱性的依据是什么?
        c(H+)>c(OH) ,酸性溶液
        c(H+)=c(OH) ,中性溶液
        c(H+)<c(OH) ,碱性溶液
【思考】对于酸和碱的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了。盐溶液中c(H+)与c(OH—)的相对大小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小组合作探究1】
        (1)用PH试纸测试学案中所列盐溶液的酸碱性。(2)根据形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将盐按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强碱盐分类。

【温馨提示】
        1、pH试纸的规范操作:取一小块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注意:在测试另一种溶液的pH之前,玻璃棒应先用蒸馏水清洗,再用滤纸吸干,然后重复上述操作。
        2、各小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人人参与,及时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完成相关表格,并确定中心发言人进行成果展示。
        3、实验结束后请整理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并完成学案。
        【思考】
        分析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你能初步得出什么结论呢?(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那么,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是正确的呢?(抽一个学生回答)
        ……
        【学以致用】
        1. 马蜂的毒液呈弱碱性,人被马蜂蜇伤时,应用食醋、酸奶、碳酸饮料等弱酸性溶液清洗。但是蜜蜂与马蜂的毒液却有本质的不同,它的毒液呈弱酸性,这种酸性物质会导致人体血液酸碱平衡被破坏而出现危险。当蜜蜂蜇伤后,应如何用家中常用物质加以处理呢?
(可在患处涂抹苏打、小苏打或肥皂水溶液)
2.  亚硝酸钠(NaNO2)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但NaNO2有毒,其外观又和食盐相似而且有咸味,因而将它误认为是食盐,在使用时发生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腌制的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中,都含有含量较高的亚硝酸钠。你知道如何用简单方法鉴别NaNO2和NaCl吗?(提示:HNO2为弱酸)
(测其溶液的PH或在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
二、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立足于所创设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反思的过程,学生成为教学问题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切身感受了创造的苦和乐,知识与过程目标、技能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通过本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情景教学模式益处多多:第一,有利于转变传统化学课教学方式,注重课堂的生成性,适应新课程改革。第二,有利于转变传统教学注重课堂的预设性,缺乏生成性;注重知识传授,缺乏情感与价值观追求;注重知识本身,忽视探究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创新教学模式。立足教材,重构教材,突出主题。注重学生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自主学习中充实、反思、更新、完善、超越。本堂课可创设问题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思考,是学生在探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整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放,主体地位突出。
        要上属于”自己“的课。由于情境创设模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情境活动的参与中发挥主导与引导的作用,因而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教学中扬长避短,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来。此外,教师还要了解教学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并加以充分利用,从而真正驾驭课堂,引导学生生成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陶冶情操。
        生活是多彩的,思想是活跃的,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主地、合作地去探究高中化学课中的问题,借此来充分展示学生的优点,正确地评价自己,发现并丰富自己的人生价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