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教学体系中,教育部门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中的主导作用,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使学生能够充分投入到课程学习之中。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就成为发挥学生主导作用的重要教学途径,因而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树立提问意识、鼓励提出问题、实践发现问题与动手解决问题几方面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引言: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较强的逻辑性与实践应用性也决定着问题提出与解决在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数学课程的核心教学内容不在于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完成对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工作。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与想象力等方面出发,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
一、树立提问意识
若想完成对小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小学生树立提出问题的思维意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能跟随着教师的讲课思路走,很少拥有自己提出问题的时间,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提问能力,无法满足教学需求【1】。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重拾提出问题的意识,利用数学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比如,在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教材上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关联性不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即可改变习题的呈现形式,采取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习题讲解模式。例如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同学们喜欢喝奶茶嘛?老师准备了牛奶与红茶,如果要配置一杯奶茶,你会选择怎样牛奶与红茶比例呢?”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提问方式,将比例分配问题更为直观的承受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更为轻松的提出数学问题。
二、鼓励提出问题
数学课程的教学开展中预习环节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预习环节的开展仅仅依靠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达到的,还需要教师进行对学生的有效引导【2】。在预习环节进行之前,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预习思路,使学生把握预习中的重点内容,并且能够根据教材上的知识点提出自己所产生的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预习问题分门别类,从而得到更为恰当地解决方法。
比如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通常会在预习环节中产生这几种问题“被除数与除数的小数点该如何划去?”“划去小数点后变成了什么除法?”“可以把被除数的小数点完全划去嘛?”“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在学生提出一定的数学问题时,学生也会产生对相应课程的强烈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数学课堂知识点学习之中,在提高自身提出问题能力的同时,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还可得以提高。
三、实践发现问题
数学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或概念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改变与直观性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数学课程的学习效率。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实现对小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比如在《角的分类、角的画法》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角的变化情况:教师可以不断地改变活动角的两边,使其形成从锐角到直角,到钝角,再到平角,最后到周角的变化情况。在演示过程下,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角的角度变化,从而更容易理解不同分类下角的概念。当然,在此过程中,也会有学生提出疑问,询问0度角是如何表达的,教师亦可以不改变活动脚的两边,使学生认知0度角的概念。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四、动手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教学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莫过于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待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提高后,教师应该着手于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生活实际模拟或是不定期地举办一些社会实践类活动,帮助学生贴近社会生活,能够做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完成对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双重培养提高。
比如在“物体的表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小任务,要求每一位学生在事前分发的研习单上做好笔记。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给予每个小组不同的长方体盒子,要求每个小组计算出盒子的表面积,并写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完成思维上的碰撞与言语上的交流,结合所有人的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还完成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咋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概念的逻辑性与应用性,帮助学生树立疑问意识,实现对小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胡波.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04, 020(001):71-72.
【2】徐章艳.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