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光满林”的日子

发表时间:2020/5/2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姚锦勇
[导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和孩子们一起读着《诗经·采薇》,我不禁又想起了“霞光满林”的日子,想起了在仙岩霞霖小学工作过的青春岁月。
        (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1996年,我师范毕业,来到仙岩霞霖小学,开始教育人生。那年,中小学一贯制的学校中学撤并,人手急缺,校长安排我一个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担任大队辅导员。
        学校不大,10个班级17位教师,两幢二层的教学楼,还有一幢二层的综合楼。中学撤并后,许多用房闲置,几位远地教师都是住在学校的。
        学校大门写着:仙岩镇一小。上了年纪老师告诉我,这所学校原来是镇上最好的小学,课桌上号着“仙岩镇一小”,后来也不知怎么的,镇一小就搬了。
        围墙边有一排樟树,特别茂盛。早晨,孩子们在樟树下的石凳上晨读,朗朗书声伴着清脆鸟鸣;白天,孩子们在树下上体育课,樟树为孩子们遮荫挡阳。傍晚时分,外出寻食的鸟儿们归巢了,校园里格外热闹,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读巴金的《鸟的天堂》,“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晚上,住在学校的同事们在声声鸟鸣中入睡。
        每天,我会早早到教室,和孩子们一起诵读诗词,孩子们轮流读报说新闻;每周,我必挤出一节语文课,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谈《水浒》,讲《隋唐》,聊诗词中的故事……每天诵读一首经典,每节课一位同学讲演,每周一节的读书课,成了我语文教学的三部曲。
        19岁的我和孩子一样爱玩。住在学校,下午放学后,我会在长满野草的操场上锻炼,时常一人拿一个足球颠球或踢墙。渐渐地,我的身边多了一群孩子,我们用书包砌成球门,在杂草丛生的泥地上奔跑嬉戏。那时候,我带着我们班的孩子踢球,让很多男孩子羡慕。慢慢地,很多不是我们班的孩子也慢慢地加入了我们踢球的队伍。
        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其他班级的一些同学组成联队,要与我们班切磋“球艺”。我们班的孩子给自己的球队取名“落花生”队。多年以后,孩子们和我聚在一起,谈的最多的就是当年一起追过的足球梦,“落花生”成为孩子们关于足球的文化图腾。
        2000年,我因工作调动,离开了仙岩霞霖小学。
        (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2007年,时隔7年,我回到了最初工作的仙岩霞霖小学掌舵。我们基于学校,制订“三三”九年发展规划,第一个三年基础建设,走规范化办学之路,第二个三年打造特色,直至第三个三年内涵发展,形成文化。
        那几年,食宿工程、校安工程、操场改建……学校一年一个样。记得有一年校舍加固,临近开学,脚手架还没有拆除。几个年轻教师就和我一起,盯着工人加班,一夜没睡。因为天黑,看不清,我们就把车发动起来,借车灯照明拆除,完成工作已是凌晨六点多,洗个脸,就迎来新学期入学的孩子们。
        学校的宿舍,经过改造,有了独立卫生间,安装了闭路电视,无线网络,许多教师都在学校安了家。学校的操场也几易其容,我去的时候,已经从黄泥地改造为水泥篮球场。2011年,我们又筹集资金改为塑胶操场,150米的环形跑道,中间一分为二,一边篮球场,另一边改建成当下流行的五人制足球场。从此,孩子们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五人制足球场,开心地在人造草皮上踢球了,再也不必担心在水泥地上摔倒受伤。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2010年,我们学校在讨论和制订发展规划时,老师们提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健康”,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健康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健康教育”渐渐有了新的内涵。人的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四个层次。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健身活动、健智学习、健行德育和健心课程。
        在“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面向全体,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尊重儿童自主体验,让孩子选择喜欢的健身方式,校园足球成了我们的品牌项目。
        2014年,瓯海区小学生足球比赛,男生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从死亡之组挺进四强。决赛迎战上届冠军,最终点球获胜,书写草根神话。体育局领导赞誉我们是欧洲杯上的希腊神话,我们自豪地说自己是世界杯上的西班牙斗牛士。
        2015年,足球周开幕,参赛队伍发展到10支代表队,其中男生6支,女生4支,四五六年级的6个班级,组成6个世界冠军队,巴西、阿根廷、西班牙、德国、法国、英格兰,总参赛人数达上百人,《温州日报》专题报导。
        同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实施“校园足球”计划,将发展足球运动上升到国家层面。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我们榜上有名。
        什么是教育?我说,教育是一个热爱阅读和锻炼的校长和一群热爱阅读和锻炼的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阅读和锻炼。
        学校发展体育的同时积极推进阅读。我们提出了“三个一”活动:“每天锻炼一小时,读经晨诵一刻钟,潜心午读半小时”。语文课做好课前“2分钟”读书交流,每个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低年级讲古诗、童话,中年级讲神话、成语故事,高年级好书推荐、观点演讲。每周一节阅读课,制订评价卡,积累古诗词不少于110首。读书节,“八个一”行动:课外导读专题研讨、古诗积累考核、阅读达人评比、爱阅读征文比赛、儿童情景剧表演、毕业班名人名言推荐、爱阅读品书观影、好书推荐主题队会。学校图书室由学生自主管理,开辟楼梯廊道,建设“诚信书屋”。几年下来,阅读蔚然成风,《温州教育》专题报导我们的“爱阅读”行动。
        每年元旦,我们在操场上搭建舞台,每个孩子登台表演,做到三个一:吹奏一支曲,演唱一首歌,朗诵一组诗。办公室的老师们自编自导,有穿上礼服演唱歌曲的,有的披上红围巾吹奏葫芦丝,还有敲锣打鼓表演三句半,那一刻,我们每个人都是观众也是演员。
        每年的6月,我们和毕业班的孩子一起走进仙岩风景,大罗山脚下,梅雨潭畔,孩子们吹奏《茉莉花》,唱响《霞光满林的日子》,齐诵朱自清的《女儿绿》,牵着父母的手一起奔向大罗山,登高领取毕业证书!
        在仙岩霞霖小学的八年,在这个只有450学生,24位老师的农村小学,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坚守“健康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两条腿走路:好好读书,天天锻炼,每个日子都坚持,每个日子都进步。
        (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如今的仙岩霞霖小学在校网调整中,与仙岩穗丰小学合并办学,有了一个崭新而响亮的名字——仙岩实验小学。
        “昔我往矣,风华正茂。今我来思,年愈不惑”。归去来兮,2018年9月,我又幸运地成为这所新学校的首任校长。青春几许,芳华依旧,第二次来时,我还是英姿飒爽青年郎,如今,已是大腹便便的中年男。离去时,学校还是独立办学的村完小,归来是,已是硬件一流的仙岩实验小学。
         “霞光满林,穗实丰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